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相对有线网络而言,无线网络以其安装简单,接入灵活,易于扩展且维护费用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一些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用户,开始把无线网络作为网络组建或改造的首选。尤其是一些工程难度较大不便布线或一些受保护建筑物不宜钻墙布线的场合,  相似文献   
22.
为评价实验室自制的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果,以5种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的5组纤维素酶和商品纤维素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分解微晶纤维素所产的还原糖量及对甜高粱秸秆中纤维素转化率的检测可知,在5组自制的纤维素酶中,纤维素酶Ⅱ的滤纸酶活最高(1 364.84 U/mL),但纤维素酶Ⅴ对微晶纤维素的分解能力最强,并在50 ℃,48 h时其对甜高粱秸秆纤维素的转化率最高,达到11.69%,表明纤维素酶Ⅴ可高效分解甜高粱生物质材料转化成可发酵的糖,在发酵生物乙醇和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23.
通过测定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的自凝聚、疏水性及抑菌实验来筛选粘附性高、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有强抑制作用的益生菌株,并通过干酪乳杆菌与幽门螺杆菌的交互凝集和对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活性的抑制进一步探讨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在4株干酪乳杆菌中,菌株JY300-8的自凝聚百分比在24 h达到71.7%,比菌株JY、JY160-15、JY300-10分别高19.7%、28.8%、29.6%(P<0.05);疏水性百分比为72.3%,比菌株JY、JY160-15、JY300-10分别高4.1%、8.0%、7.5%(P<0.05)。同时,菌株JY300-8在24 h时的共凝集百分比为64.4%,较菌株JY提高了5.3%;而且菌株JY300-8对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活性的抑制率达到62.3%。结果表明,在4株干酪乳杆菌中,菌株JY300-8具有良好的益生性能,对胃癌的生物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用于后续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和抗胃癌的益生菌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24.
在我们感受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很可能导致网络资源被他人非法使用,内部文件被他人非法查看或修改,甚至被人利用无线网络传播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  相似文献   
25.
油田地热是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进行发电、供暖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多层砂岩油藏地热资源储量和产量均约占我国总量的50%,但由于层间非均质性影响,其注水开发地热过程中普遍存在层间干扰问题,亟需开展多层合采含油热储取热性能评价工作。为此,以枯竭油藏(可扩展至高、特高含水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层合采油藏油水两相热流耦合数值模型,对比了不同孔隙度、渗透率和初始含油饱和度下层间干扰特征和温度、压力分布情况,分析了层间干扰对取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文的研究条件和模型设置下,生产20年后,不同渗透率储层高、低渗透层的注采压差和生产温度差值分别可达3.27 MPa和24.5 K,远大于含油均质储层各层位对应差值;(2)初始含油饱和度越小,储层生产温度和注采压差越低,20年后最大差值可达1.32 MPa;(3)层间干扰对渗透率敏感,高渗透层流体来自同层注入井和其他低渗透层,不同渗透率储层生产温度最高可提升5.33 K。结论认为:(1)渗透率是影响含油储层生产温度和注采压差的关键参数,而孔隙度对生产特征的影响较小;(2)注采压差对初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油相存在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6.
多分支井地热系统利用分支井眼强化注采性能进行地热开采,为了研究该系统不同参数对注采效果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多分支井流动传热实验。基于搭建的地热多分支井室内实验系统和人工岩样,开展了地热多分支井注采性能评价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分支井注采能力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多分支井系统与单井开式系统的注采效果。研究发现:降低注入温度,可以增大多分支井地热系统的注入压力,提高其注入能力;增加分支井眼数量和长度,可减小多分支井系统的注入压力,并提高出口排量,提高系统的注采能力;多分支井系统的注采能力明显优于单井开式系统,更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开采与回注。研究表明,多分支井可以提高地热系统的注采能力,研究结果为多分支井地热系统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基于实验测试结果,设计了倍捻机关键工艺参数与锭子工作性能关系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锭子功耗和滑差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解决了转速滑差率的估算问题,这对指导龙带锭子驱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有现实意义,同时为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运行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针对功率变换器现有调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非反相Buck-Boost功率变换器的调制方法,结合脉冲宽度调制和脉冲频率调制,使该功率变换器平滑地在Buck、Buck-Boost、Boost三种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在输入电压低于、高于或近似等于输出电压给定值的情况下,使输出电压稳定在给定电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针对冰雪天气车辆更容易失稳的情况,研究了低附着、不对称路面情况下车辆对参考路径的稳定跟踪问题,同时考虑了驾驶员与智能控制器的协同共享,讨论了共享方式和驾驶权分配,以提高车辆在冰雪路面复杂路况下的跟踪精度和转向稳定性,保证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此外,建立了左右轮不对称的适用于冰雪路面的车辆模型,并确定了将冰雪路面下车辆转向稳定性约束作为后续模型预测控制求解的一部分,在人车共享结构下,基于模糊推理权重分配策略设计了共享转向模型预测控制器。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验证了本文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油井结蜡现象普遍且危害巨大,清洁、高效、经济的清防蜡剂研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针对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溶蜡溶剂(代号MXT),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设计并开展了MXT与有机溶剂的溶解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MXT和二甲苯的溶蜡对比实验。结合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为进一步探索MXT作为溶蜡溶剂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