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超临界萃取釜快开结构开发了卡箍式快开门结构CAD系统。系统以VB6 0为开发平台,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该系统通过对快速开关装置的设计计算,将所得设计结果保存到数据库管理并生成相应的计算书,通过编程在AutoCAD环境下参数化绘制零部件图样。  相似文献   
82.
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概率设计功能,选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了含裂纹平板的可靠性分析,并与一次二阶矩法做比较,结果基本相同。针对含裂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提出了一个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基于S7-200的超临界萃取参数的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在实际生产现场中,常规PID控制器参数对运行工况的适应性差.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比具有不依赖系统数学模型、调节速度快、鲁棒性好等优点,但稳态精度欠佳是模糊控制的一个弱点.将这两种控制策略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了模糊PID复合控制方法.本文以软代硬,利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来实现超临界CO2萃取过程的模糊PID控制,提高了萃取过程的稳定性和萃取精度.  相似文献   
84.
旋转薄膜蒸发器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金善  李庆生 《化工机械》1997,24(6):337-340,44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蒸发装置———旋转薄膜蒸发器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技术参数以及在浓碱蒸发中的应用,并对该蒸发器的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5.
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检查容器在超工作压力下密封结构的可靠性,焊缝的致密性以及容器的宏观强度。本文运用可靠性方法对按规范设计的压力容器分别在设计压力、试验压力(液压及气压试验)下进行了可靠度计算分析,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
盾构机是工作在地铁以及地下隧道的重要工具之一。盾构机的外形结构不规则,类似异形筒体结构。综合运用结构设计建模软件Solidworks和有限元分析应用软件ANSYS,对不同筒体厚度的异形筒体进行应力计算,对危险区域的局部薄膜应力以及一次加二次应力的安全性做出评定。结合实例进行了结构强度与异形截面参数的关系拟合,危险区域的一次加二次应力值没有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值,验证了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异形筒体的厚度明显变小,避免了在设计时考虑安全问题而使设计厚度过大,解决了筒体厚度设计保守问题,减少了生产制造的浪费,可为工程分析以及理论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压密封结构——八角垫卡环密封结构;通过对该密封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的分析并结合GB150-89设计标准,阐述了该密封结构的设计方法,并经试验论证可行。  相似文献   
88.
搅拌聚合釜在交变载荷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发生振动和结构损坏。结合工程实际项目,采用ANSYS软件,在APDL里面建模,对聚合釜结构进行静应力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利用分块兰索斯法分析结构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得到了结构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利用Full法在谐响应分析中得到了发生共振时的最大位移与对应频率。对设备进行疲劳校核,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对类似的搅拌振动设备的研究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分析了3种常用快开密封连接结构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由C形密封圈、锥形卡箍和顶盖等部件构成的密封连接结构,使用气动伺服机构实现了顶盖的自动开合。设计了一台超临界萃取釜,强度计算结果表明该萃取釜的快开密封连接结构安全可靠,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0.
王磊  董金善  杨林娟 《矿冶工程》2022,42(4):130-133
通过氧化铝陶瓷普通铣磨与旋转超声铣磨加工对比试验,分析了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随超声功率、砂轮线速度、进给速度、铣磨深度以及砂轮粒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声功率由0增大至90 W时,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表面形貌得到改善; 随着砂轮线速度增大、进给速度和铣磨深度减小,旋转超声铣磨和普通铣磨工件表面粗糙度均呈下降趋势,在砂轮线速度1.09~5.49 m/s、进给速度100~550 mm/min、铣磨深度7~22 μm条件下,旋转超声铣磨相比于普通铣磨的表面粗糙度最大降幅19.3%。相比于80#砂轮,170#砂轮旋转超声铣磨后的表面粗糙度最大降幅23.1%,表面形貌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