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工业技术   14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通过改变老化处理气氛,研究其对催化裂化捕钒剂性能的影响。在水蒸汽和氮气气氛下,含有捕钒组分的催化剂与不含捕钒组分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接近,捕钒组分的捕钒效果不显著。在水蒸汽和空气气氛下,随着空气体积分数由0增加到50%,不含捕钒组分的催化剂微反活性由58%升高到69%,重油转化率由68. 82%升高到74. 02%;含有捕钒组分的催化剂微反活性由60%升高到73%,重油转化率由70. 04%升高到77. 10%,焦炭和干气选择性也优于不含捕钒组分样品,体现了捕钒组分的捕钒效果。通过控制老化气氛中SO2质量分数为0或0. 16%,考察SO2对捕钒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对此捕钒组分的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2.
现有催化裂化多产低碳烯烃技术优先以石蜡基蜡油或常压渣油为原料油,原油重质化和高硫化限制了该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推广应用。择型分子筛由于硅铝比及孔结构较为突出,具有适合重质油裂解的反应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提高低碳烯烃的产率及选择性,对择型分子筛进行改性,通过调整分子筛的基础性质,使之成为优良的活性中心。重点介绍多种择型分子筛包括ZSM-5、β、SAPO-34、MCM-22等,并对其现有改性方法主要是以酸、碱改性及金属、非金属改性为主进行综述,并从其改性后的性能包括孔道结构优化、水热稳定性保留及裂化能力增强等方面阐述分子筛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规整结构催化剂。它在废气排放处理等气相催化反应中已表现出优于常规催化剂的优良催化性能,在气液固多相催化反应领域的研究也表明它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催化反应。将这种催化剂和反应器结构特性与常规催化反应中应用的固体催化剂和反应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有可能替代浆态床和固定床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以蔗糖为模板剂,异丙醇铝为铝源,水相体系下,考察了体系pH和模板剂用量对介孔氧化铝合成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TEM)、氮吸脱附以及固体核磁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氧化铝为γ-Al2O3,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较集中的孔径分布。体系的pH和模板剂用量对介孔氧化铝产物的性能有一定影响,并对蔗糖的模板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FCC催化剂生产中高岭土浆液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FCC催化剂生产过程中,高岭土浆液粘度会对生产成本、浆液输送和浆液在喷雾干燥成形时雾化及雾粒分布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介绍了影响高岭土浆液粘度的主要因素和降低高岭土浆液粘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6.
在巴陵石化1.05 Mt/a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降低不完全再生装置烟气氮氧化物(NOx)排放助剂RDNOx-PC1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RDNOx-PC1助剂可在锅炉出口CO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降低烟气NOx的排放浓度,有利于充分回收CO燃烧热量、减少CO排放;在相同CO出口浓度下,总结标定相对空白标定时烟气NOx排放浓度降低约20%,达到不大于200 mg/m3的排放标准要求。助剂的应用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无明显的影响,主要产品的组成和性质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7.
基于对反应机理的探索,催化材料的研发,建立了FCC过稃硫化物的初步管理体系,先后开发出一系列催化剂以满足环保需求.最新的汽油降硫催化剂CGP-S以及烟气硫转移剂RFS-09均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装置上.  相似文献   
28.
针对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现有两套催化裂化装置(一催和二催)的目的产品不同(一催多产低碳烯烃,二催保持较高额度液体收率和汽油产率),希望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满足要求的情况,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剂油比和再生温度对产物分布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热裂化反应深度会显著增加,干气选择性和氢气产率明显增加,热裂化指数明显上升;增加剂油比是保持丙烯收率、增加总液体收率的优选方案;较高的初始油剂接触温度有利于低碳烯烃的生成,但如果以汽油、柴油为目的产物,则应该适当降低再生温度和初始接触温度,而不是降低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29.
通过分析烃分子断裂过程的催化反应化学,研究了重油裂解反应网络及各本征反应之间的关联,提出催化剂的扩散性能和本征反应特性是影响烃分子断裂过程的两类重要性质,开展了重油裂解反应反应化学实验,构建了分别反映扩散性能和本征反应特性的2个催化剂物性变量特征因子,即活性中心可接近性因子(ACI)和酸性特征因子(AFI),并以此两类因子为二维调控因素,创建了用于设计重油复杂分子断裂生成丙烯、乙烯反应催化剂的物理模型。该模型表明,在两因子可调控区间内,存在低碳烯烃产率最高值,单独调控某一因子无法达到该最高值,只有耦合调控才可实现,从而显著提高低碳烯烃产率。调控催化剂的ACI会显著影响碳数为40~50的重油分子向低碳烯烃转化的主反应深度;从而调控催化剂的AFI会改变重油分子芳构化、异构化、环化等副反应在反应网络中发生的概率,影响作为低碳烯烃前身物的直链烃类的数量,从而影响低碳烯烃产率。通过对催化剂ACI和AFI的耦合调控,有可能根据目的产物需求,实现催化剂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0.
基于54T团簇模型,采用ONIOM分层计算方法,研究了1-己烯分子与镧改性ZSM-5分子筛的相互作用,并详细描述了1-己烯分子在镧改性ZSM-5分子筛上的催化活化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1-己烯与镧改性ZSM-5分子筛之间没有发生π配位吸附,只存在更加微弱的物理吸附,从而导致了镧改性ZSM-5分子筛烯烃吸附能力的降低.镧物种酸性中心的O-H键在活化能作用下通过极性分解直接发生质子迁移使1-己烯被质子化,经过碳正离子过渡态,形成稳定的烷氧基活化产物,从而使1-己烯被活化.计算得到的1-己烯的活化能垒是160.64kJ/mol,这为文献中报道的镧改性ZSM-5分子筛的烯烃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探究镧改性前后ZSM-5分子筛催化性能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