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学科分类
工业技术 | 16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Web-Based System for Remote Data Browsing in HT-7 Tokama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T-7 is the first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device for fusion research in China.Many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HT-7 tokamak since 1994 with numerous satisfactory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fusion research field. As more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 is required with other fusion research laboratories, remote access to experimental dat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order to raise the degree of openness of experiments and to expand research results. The web-based remote data browsing system enables authorized users in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locations to view and search for experimental data without having to install any utility software at their terminals. The three-tier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in client technology are used to operate the system effective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ts functions, focusing on three main point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articipating tiers, the data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raw data on web pages. 相似文献
72.
K. NAKAMURA罗家融 王华忠季振山 王华王枫 齐娜 K. N. SATO K. HANADA M. SAKAMOTO H. IDEI M. HASEGAWA S. KAWASAKI H. NAKASHIMA A. HIGASHIJIMA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2006,8(1):80-83
Magnetic sensorless sensing and control experiments with the plasma horizontal posi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HT-7. The sensing is made to focus on the ripple frequency component of the power supply with thyristor and directly from them without time integration. There is no drift problem with the integrator of wagnetic sensors. Two kinds of contro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keep the position constant and swing the position in a triangular waveform, And magnetic sensorless sensing of plasma shap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3.
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介绍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现状,将支持向量机与过程控制中广泛应用的前馈神经网络进行比较,指出其适用于过程控制的一些特性。着重提出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在过程控制中的一些应用途径和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优化系数傍轴近似方程三维一步法偏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三维偏移成像的核心问题是三维波场外推算子。本文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用共轭梯度方法导出优化系数的三维傍轴近似方程。这虽然具有经典45°的形式,却能使近70°的界面反射波准确地偏移归位,同时我们构造出了该方程的隐式、恒稳、中心差分的差分方程。凡是具有经典45°形式的三维偏移方程都可用此差分方程求解。与已有的三维一步法偏移算子相比,该算法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处理效果明显及编程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75.
目前,我国油气地震勘探正在由大尺度构造油气藏转向小尺度(薄互层)岩性油气藏,高分辨率和高保真成像是此类油气藏勘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角度)反射系数成像相比,宽带波阻抗成像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定量)精细描述。常规窄带、窄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只能进行窄带反射系数的估计,甚至只能实现构造的准确定位。基于单点高密度、宽带、宽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精确估计背景(偏移)速度和宽带反射系数,结合来自测井数据的密度建模进行合理的深度域反演,得到背景速度和宽带反射系数融合的宽带波阻抗成像结果,是今后进行精确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为此,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宽带地震勘探的贡献、宽带反射系数估计的影响因素、地震子波和低频成分在宽带波阻抗建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宽带波阻抗估计的方法及宽带波阻抗建模的关键技术,指出"两宽一高"地震数据下的宽带波阻抗建模能有效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进而提高油气地震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76.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系列,并非仅指将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到"两宽一高"阶段,它还包括针对"两宽一高"数据的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及油藏评价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各种新的观测系统、新的震源和检波器系统以及高效、自动、智能数据采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海量的"两宽一高"数据中提取与精确描述储层相关信息的技术进展严重滞后,譬如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 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技术距离大规模生产实用(尤其是直接贡献于储层描述的应用)相去甚远。从地震波反演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出发,较为全面地依次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对地震波成像的必要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阶段的地震分辨率、"两宽一高"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等,最后简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中地震地质解释的观点。认为"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工业界的核心技术,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远未达到"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成熟阶段,今后油气地震勘探的技术发展应该是围绕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即采集技术、对应的反演成像技术、地震解释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而展开。 相似文献
77.
我国油气地震勘探目标逐渐转向小尺度(薄互层)岩性油气藏,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也逐渐向单点高密度、宽带、宽方位("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方向转变。"两宽一高"的地震数据采集为宽带波阻抗成像提供了数据基础,精确的背景(偏移)速度建模是宽带波阻抗成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应用中,反射波层析反演是主要的宏观速度建模技术,典型的方法如成像道集层析或立体层析等,但它们在反演精度及计算效率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数据域中,反射波时差的精确测量仍然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从叠前地震数据的稀疏表达与特征分解出发,利用特征波场分解和包络走时定义准则,提取叠前地震数据的运动学信息,并构造了特征数据体(包含地震波的斜率、走时及子波波形)。通过分析特征波在地下的聚焦特性,提出了一种反射波残差(时差或者地下偏移距)的自动测量方法,避免了地震波振幅对反射波运动学信息拟合的影响。基于反射波残差,提出了一种特征波反射层析反演(characteristic reflection inversion,简记为CRI)方法,通过极小化反射波时差或地下偏移距实现背景速度反演。理论分析可知:反射波时差测量方法仅适用于二维模型,而地下偏移距测量方法可以适用于二维和三维模型,因而其适用性更广。在数值计算方面,反射波残差目标泛函的梯度可以用波动理论计算,也可以用射线理论近似。出于计算效率的考虑,利用射线理论计算泛函梯度并结合梯度去噪方法,实现低波数的速度更新。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无需长偏移距观测数据或低频信息,对初始模型依赖性低、计算效率高,且整个反演流程可以实现全自动化,可以为后续的宽波数带速度建模提供较为可靠的低波数背景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78.
甜菜是二年生的异花授粉作物,育种周期长,按照常规的育种方法,育成一个品种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由于被用来作为育种材料的基因组或以及所采用的选育方法的缘故,往往会使一些育种工作者艰辛奋斗一生最后还是收效甚微。这说明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9.
80.
双平方根(DSR)方程为波动方程偏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基于“沉降观测”概念的DSR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已经成为了一类重要的地震波成像方法。与单程波方程偏移方法相比,其计算效率要高很多,便于输出角度域的共成像道集,有利于开展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DSR方程全偏移方法对计算机条件要求太高,且对地震勘探中大量存在的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不太适用。文章结合DSR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波场传播算子与成像条件,讨论了它在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成像中的应用问题,对比分析了几种稳相近似DSR方程偏移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数值试例表明,基于DSR方程的窄(共)方位角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盐丘(或礁体)、古潜山等复杂构造具有很强的成像能力,值得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