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6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须三段、须五段是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中较好的烃源岩发育层段,通过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该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演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59%~5.25%,平均为2.16%;基本属于腐殖型有机质,绝大多数已达成熟一高成熟阶段,少数为过成熟;以Ⅲ型千酪根为主;沉积环境以还原为主,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基本油气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营城组一段形成于断陷发育的鼎盛时期,发育稳定的大套泥岩夹薄砂岩地层.地化特征表明该段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丰富、热演化处于生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等特点.泥页岩中平均孔隙度达到3.52%,裂缝和微裂缝相对较发育,不仅可以为游离态气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且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41.1%,石英含量在15.1%~23.4%之间,岩石具有较好的可压性.钻井现场解析结果表明该段泥页岩中含气最高可达3.09 m3/t,且钻井气测全烃异常以及测试资料也表明该区页岩气的存在,说明该泥页岩中蕴藏着一定规模的页岩气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及下侏罗统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具有明显的"逆转"特征。其演化模式表现为"两段式"的特点,上部层位(J1z和T3x5)和下部层位(T3x3和T3t)烃源岩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差异,同时部分参数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逆转"现象。上部层位(J1z和T3x5)和下部层位(T3x3和T3t)沉积环境(如盐度、pH值、Eh值等的变化)的差异应是其分子成熟度参数出现"两段式"演化特征的重要因素;差向异构体热稳定性差异是造成部分分子成熟度参数"逆转"的主要原因;煤系地层自身特点可能也是导致其"逆转"的原因之一。不同的分子成熟度参数具有不同的热反应过程,且其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一,因此导致不同参数具有不同的演化趋势。这一结论表明,在利用分子成熟度参数进行油源对比及成熟度评价时,沉积环境及源岩自身的热演化程度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对煤系地层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榫卯结构发展至今,其种类和尺寸繁多。然而,榫接口形式的多样性与现代企业大规模生产理念相矛盾,会引起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材料浪费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榫结构进行优化是目前家具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市场上存在的榫接口形式,总结实现榫接口优化的理论技术,并就如何实行标准榫接口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5.
以江苏油田某油气区地表土壤样品为介质,构建了确定性油气背景信息的气藏和油藏模拟环境,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油气微生物在不同轻烃渗漏条件下的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轻烃为碳源的微生物在数量上呈现较快增长并最终达到平台期,无烃供给条件下,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油气微生物数量与轻烃渗漏通量短期内正比,长期驯化后,不同轻烃体积分数所对应的微生物数量趋于一致。气指示基因pmoA和油指示基因bmoX分别对气藏环境和油藏环境具有良好的响应,特异性较强。在无烃供给的枯竭油藏模拟条件下,微生物呈消亡状态。模拟实验印证了地表油气微生物对下伏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响应,初步阐明了轻烃渗漏环境下油气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主要由一套河流-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浅棕色砂泥岩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及甾类和萜类色-质分析显示,东营组含油砂岩具有伽马蜡烷含量高、姥鲛烷/植烷比值较低、甾烷C29aaa20S/(20S+20R)等成熟度指标值相对较低等特点。油-源对比显示,东营组原油与沙河街组三段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根据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及古地温恢复结果和含油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东营组油气充注时期为东营组沉积后期到华北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初期,油气持续充注时间约5.6Ma。在构造抬升中、后期,东营组上部近1000m地层被剥蚀,使东营组储层孔隙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但是储层中包裹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基本完整。新近纪以来,东营组埋藏不断增加,油气藏进入调整与保存阶段。  相似文献   
27.
保山盆地新近系生物气资源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山盆地新近系羊邑组和南林组属于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暗灰色泥质烃源岩厚度为700~1 000 m,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混合型,含少量腐殖型,热演化程度处于未成熟阶段。根据生物气的形成条件和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在应用有机碳产烃率法分别计算了羊二段、羊三段和羊四段—南林组产气强度的基础上,采用排、聚系数法估算出生物气的总资源量为21×108m3。根据生物气对成藏特征的分析,指出有利探区为盆地西部摆宴屯次凹。  相似文献   
28.
29.
苏丹M盆地储集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藏注入史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Dar群稠油油藏的原油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生成原油。m/z 191萜烷系列中,三环、四环萜烷含量较低,C29新藿烷、C30-重排藿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含量较低;m/z 217甾烷系列中,C27、C29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4个异构体中αββ构型含量低。这些地化特征反映原油母质发育于淡水沉积的水介质,以陆源有机质与水生生物混合输入为主,原油为生油高峰之前正常成熟的原油。包裹体中油的成熟度比孔隙中油的低,母质以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包裹体中的油是陆源有机质早期低温生成的原油。A.G.组油藏充注较早,在Dar群沉积末期(距今90Ma)就有油气充注储集层,主要充注时期应该是Amal组沉积时期(距今55~80Ma),Amal组沉积期末(距今50~55Ma)的剥蚀期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时期,轻组分散失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资源勘探工程专业(石油方向)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定详实实践教学大纲与内容,把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完善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实验标本库、完善教学实验项目,充分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能源学院石油地质及工程专业实验室仪器贵源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外专家与校内师资(专业教师与实验老师)以及研究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对学生采用基本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舍的方式,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基础上,为"学术型"与"领导型"潜质的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