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中小盆地是随印支运动后华北地台的活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印支,燕山,喜山期分别形成坳陷型,断坳型和断陷型三大基本类型的盆地,相应的沉积建造可分为三叠系,侏罗-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第四系几个构造层。不同类型的盆地有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坳陷型盆地应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坳舅地以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而断陷型盆地则应以寻找岩性类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2.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中的众多背斜,平面上呈左行斜列式展开,剖面上显示为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叠合体。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褶皱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勘探实际资料提出:这种构造格局应是在区域应力场由张性转变为压扭性的背景下,受周边构造环境、基底性质和深部断裂控制逐步形成的,经历了褶前张裂、初步褶皱、晚期定型3个主要演化阶段,是在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及剪切褶皱作用3种变形方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的叠合体。  相似文献   
13.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由于在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而受到广泛重视。以板块构造理论、造山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考察,厘定了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的构造性质。认为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在三叠纪呈现左行走滑与挤压隆升的构造特征,早—中侏罗世呈现左行走滑与伸展的构造特征,晚侏罗世—白垩纪呈现左行走滑与挤压隆升的构造特征,古新世—始新世呈现右行走滑与伸展的构造特征,渐新世—第四纪呈现左行走滑与挤压隆升的构造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叠纪和早—中侏罗世阿尔金断裂系统均为左行走滑,但成因机制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三叠纪的左行走滑是挤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而早—中侏罗世的左行走滑却可能主要是伸展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东地区含油气系统建设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东地区发育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河湖相沉积2套生油层系,形成下古生界和中新生界2套不同的含油气系统。在多期构造运动改造过程中,含油气系统经历了建设、改造、复合叠加的演化过程,现今古生界以改造后的残留气藏为主,中生界以复合混源型油气藏为主。下一步油气勘探应围绕古生界烃源岩在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勘探技术落实有效圈闭,进行立体勘探。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构造迁移及其对烃源岩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南海处于欧亚、太平洋、印-澳三大板块的交汇处,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共同作用下经过扩张形成的。南海北部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盆地等多个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虽然同样都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拗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构造迁移现象,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西半部的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3个盆地中,构造活动自北而南迁移;在东半部的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盆地3个盆地中,自西向东有构造事件发生时间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迁移现象对烃源岩的形成、分布及生烃特征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西半部的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比北部湾盆地沉降幅度大,烃源岩发育规模也较大,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和更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东半部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盆地中,自西向东有烃源岩发育层位偏上、发育规模逐渐减小、埋藏深度逐渐减小的趋势,所以台西南盆地、台西盆地油气前景不如珠江口盆地。  相似文献   
17.
渤南洼陷断裂坡折带系统及其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渤南洼陷新生代断裂坡折带的构成、特征、演化及其沉积模式.渤南洼陷断裂坡折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断裂的形成、消亡和盆地的演化,断裂坡折带可沿单阶型—多阶型—单阶型演变,这一动态演变不仅控制了不同时期洼陷中低位域砂体的横向分布,而且控制了低位域砂体的纵向沉积模式.其中,纵向沉积模式可归纳为3种类型:陡坡单阶型坡折带控砂模式、陡坡多阶型坡折带控砂模式、缓坡多阶型坡折带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