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5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470篇
工业技术   1379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815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67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钱志鸿  马惠  蒋平  张磊  冯可心  郭凯 《当代化工》2021,50(10):2449-2452
乳液体系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调驱体系和提高采收率手段,受到广泛的重视.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液体系,利用化学驱组分与纳米材料制备的乳状液通过润湿调控作用、贾敏效应以及降黏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水驱后岩心的采收率.但是与传统乳液相比,新型的乳液驱油体系在界面性质特别是界面黏弹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油水界面特性的改变都会显著地影响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以及微观孔隙尺度和宏观地层尺度下的压力响应特征.目前乳液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更多考虑其粒径与地层孔隙尺寸的匹配关系,并未充分考虑纳米材料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因此未来针对乳液体系的研究将更多侧重于纳米材料对乳液界面特性的影响和对其渗流规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2.
针对某电厂300 MW掺烧生活污泥的1号锅炉开展了锅炉燃烧特性理论研究、现场掺烧试验,评估了不同掺烧比例对锅炉燃烧特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40%含水率的生活污泥,掺烧比例在10%以下时,理论燃烧温度降低了7 K,污泥掺烧对于煤的元素成分影响不大,对飞灰浓度影响不大,不会造成省煤器等受热面的磨损加剧,烟囱出口处NO_(x )、SO2和粉尘排放浓度都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脱硫石膏、脱硫废水、脱硫浆液、飞灰和炉渣中重金属排放浓度满足相关环保标准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33.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interior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本文给出一种新的无位置传感器系统设计方案.由转子永磁磁链角的估计值和同步坐标系下定子磁链的代数模型得到定子磁链的估计值,经旋转变换后与静止坐标系下由定子电压、电流积分模型得到的定子磁链进行比较形成反馈闭环来抑制积分漂移,并利用两者的叉积经锁相环得到IPMSM转子转速和位置的估计值.与已有的EEMF状态观测器方法相比较,本文所提方法简单且有更好的动态和静态估计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验中为提高系统在低速下的性能,对逆变器的非线性进行了补偿.  相似文献   
134.
太阳能发电技术中传热性能的优劣影响着太阳能的利用程度。选用石墨作为强化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的添加剂与三元混合熔盐(K2CO3-NaCl-Li2CO3)按照石墨质量分数为5%、10%、15%进行混合制备,使用TC3000通用型导热系数测试仪测定16种试样的导热系数。并测试经历300次循环储能、释能实验试样的导热系数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石墨后的混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最高可提升至原混合材料的3.38倍,当石墨的质量分数为15%时,混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大。在经历300次储能、释能实验后,材料的导热系数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浮动不高于15%。石墨作为强化材料的添加剂,可有效提升强化材料的传热性能,具有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5.
杨善国  冯秦淮 《机床与液压》2007,35(12):109-110
建立了混凝土泵泵送系统换向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手段,以HBT80混凝土泵为实例,获得了泵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换向时液压缸活塞的加速度动态变化规律,仿真结果为混凝土泵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6.
为了了解我国分析仪器的发展,推动冶金分析领域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文章以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在国内的展示成果为依托,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基础定量检测仪器为主要分析对象,归纳总结了这些仪器的发展过程、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从分析检测人员的视角,讨论了该检测仪器的优势特点及应用效果;展望了定量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定量检测仪器为基础的新型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前景。又以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辉光放电质谱(GD-MS)、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等拓展联用检测仪器为例,介绍了设备的主要特点及应用,最终总结出LA-ICP-MS为固体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的常用技术,GD-MS技术是痕量元素分析的重要手段,EPMA技术因具有与其他仪器结合包容性高的优点,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已成为通用的分析手段。而我国定量分析检测技术正朝着现场化、专用化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介绍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实验方法在腐蚀疲劳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它将有助于金属材料腐蚀疲劳机理的探讨,并将对一些实验结果可以给出比较合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8.
ZMl Mg合金的表面滚压强化SCI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表面滚压对ZM1Mg合金疲劳强度和疲劳缺口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压可使其光滑疲劳极限提高57%,缺口疲劳极限提高200%,大大降低疲劳缺口敏感度,使q出现负值。hcp的ZM1Mg合金滚压时以滑移和孪生方式变形和形变强化,引入高的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缺口疲劳极限和降低疲劳缺口敏感度。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日益严峻的煤矿大巷群冲击问题,以某矿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巷群重复冲击致灾机制及防治方法,得到如下结论:(1)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冲击地压是在特定地质环境和工程结构叠加作用下,以静载为绝对主导的自发型冲击;(2)冲击后巷道围岩抗冲击能力下降和煤体应力恢复性增长是冲击地压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支护的厚底煤承受高集中应力,成为能量释放的突破口,表现为底煤冲击;(3)采用顶板超长孔水平分段压裂技术对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进行区域卸压,通过压裂,使原本完整较好的坚硬目标岩层内形成数量众多、方位和长度不一的网状裂缝,大幅减弱岩层的整体强度,破碎后的岩层可视为塑性垫层,能起到吸收部分能量和减弱上覆顶板应力传递的作用,使应力由“硬传递”转化为“软传递”,进而降低压裂区域下方煤层的整体静载水平,使其无法恢复到冲击地压发生所需临界载荷,实现了降低冲击致灾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0.
观察了经300℃和500℃附加退火并经电化学腐蚀的高压电解电容器用成品铝箔的表面结构。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检测了铝箔表面区Fe、Si、Cu、Mg、Mn、Zn等微量元素的分布。结果显示,Mg在铝箔外表面的富集多于Fe、Si、Zn元素,而Cu、Mn在表面富集则很少。在铝箔始终保持95%以上立方织构占有率的前提下,500℃附加退火会造成更多微量元素富集于铝箔表面,且较均匀地分布在其上,从而导致了均匀的腐蚀结构和更高的比电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