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交通运输   3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水槽试验的基础上,对丁坝回流长度、丁坝断面的垂线平均流速分布规律、整治线宽度和最大航深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算式,同时还对汉江中游典型游荡性河段航道整治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冲积性河流浅滩上进行挖槽,挖槽的断面尺寸要满足航行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挖槽内的回淤量小,这样航槽才比较稳定。挖槽不回淤的基本条件是使挖槽后槽内流速大于开挖前该断面的槽内流速,并不小于挖槽河段上游来沙河段的流速。本文根据流网法的原理推导出确定挖槽断面最佳尺寸的公式,该式可用于冲积性河流浅滩的挖槽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丁坝回流长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丁坝下游水流断面突然放大,水流分离,形成狭长的回流区,根据水流分离区局部水头损失的包达(Borda)公式,并仿沿程水头损失的达西(Darcy)公式,可获得非淹没丁坝回流长度的计算公式,用矩形水槽和抛物线形河底的水槽试验资料检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界牌河段已建航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牌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航道条件明显改善,如河段中、洪水河势得到了初步控制,航道尺度和流速、流态基本达到了设计标准。由于整治工程实施时机偏晚,工程实施后过渡段位置偏下、河道过宽,主流在鱼嘴前沿摆动空间较大,过渡段航槽不稳定,主支汊易位。在两汊转化的过程中,过渡段进口易出浅。同时,河道内螺山边滩未得到有效控制,在螺山边滩下移过程中,鱼嘴工程受强烈顶冲,其稳定受到威胁,同时鱼嘴部分功能发生了转化,由防守型变为具有一定挑流作用的整治建筑物。  相似文献   
15.
在戴家洲右缘崩岸特点、崩岸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戴家洲右缘崩岸敏感性计算,分析了戴家洲右缘崩退与直港航道条件的关系。根据直港合理曲率半径以及崩岸敏感性计算结果分析了护岸时机,确定了对戴家洲右缘下段先进行守护,而戴家洲右缘上段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守护,并提出了先期护岸长度。对长江中下游已有护岸措施及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护岸措施。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以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包含海口湾在内的以琼州海峡为模拟范围的二维数学模型,对南海明珠二期工程建设前后海口港航道水动力条件变化进行了研究。然后从挟沙力基本公式出发,推导适合文章研究内容的航道淤积经验计算公式。对工程建设前后的航道淤积变化进行分析,从工程前后的水动力及航道泥沙淤积变化两方面科学论证南海明珠二期工程建设对海口港航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家洲河段来水来沙特点分析表明,本河段具有明显的平原河流特征,水流易受地形影响,河段年际间来水来沙存在较大的变化,来沙以流域产沙为主,河段内造床起主导作用的是悬移质泥沙运动.河段演变特点主要表现为:洪水河势基本稳定而中低水滩地则冲淤变化不定;池湖港心滩基本稳定;巴河边滩发育和冲蚀交替;戴家洲洲头不断变化;直港直水道和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天然水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的来水来沙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该河段水流动力轴线的位置、戴家洲洲头局部流态、分汇流点的位置以及各级流量下断面平均水深、断面平均流速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级流量下的比降、分流比进行了研究,并对两汊平均流速、平均水深,涨、落水期的水深、流速、比降等进行了比较,以加深对河段水流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为工程方案整治效果的分析比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沙市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旺生  朱玉德 《水道港口》2006,27(5):294-299
通过分析认为:太平口心滩存在被解体的可能;腊林洲高边滩滩头将继续冲蚀后退;守护当前的三八滩对改善该河段的航道条件益处不大;目前的河型条件下要保证主、副通航孔都能通航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三八滩将继续变形、移位;该河段水流的动力轴线的变化和摆动是常态。  相似文献   
20.
分析新洲水道两汊汇流口形态特征及汇流口浅滩年内年际间变化特征,探讨浅滩出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认为:新洲南汊汇流顶托对汇流口浅滩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不是主要因素,新洲南水道上深槽走向以及北水道入流的变化是汇流口浅滩出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汇流口浅滩治理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