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21篇
交通运输   8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安期生善于驯虎,有个叫东海黄公的人挺佩服安期生,见他训虎时,总是拿着一把红色的小木刀.因此,东海黄公认为安期生驯虎的奥妙全在那把刀子上.有一次他偷了那把刀来到山上,也想驯老虎,当老虎出现时,他一跃向前,妄想用这把刀"指挥"老虎,不料老虎非但不买他的账,还毫不客气地把他吃掉了.  相似文献   
792.
建立珠江三角洲河网整体一维水动力、盐度数值计算模型,此模型涵盖了整个珠江三角洲河网区,验证结果良好。在此模型基础上,对2001年枯季和2005年枯季珠江三角洲咸潮上溯情况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0.5‰盐度线在整个河网区域呈现出向右倾斜的“S”形,2005年枯季咸潮平均上溯距离达到了32.4 km,这几乎是2001年枯季的2倍。进一步利用模型模拟4种不同来水情况下的咸潮上溯距离的变化情况,对4种来水流量下的咸潮上溯距离进行分析,发现当上游来水平均流量减少将近0.5倍时,下游8大口门处咸潮上溯平均距离将增加1倍左右。  相似文献   
793.
道岔预防性养护维修的时机研究是道岔预防性养护维修技术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道岔性能指标和道岔状态的评定分析,确定可接受的最低道岔性能指标值;根据道岔的管理数据,建立道岔性能指标与养护维修时间的回归衰变方程,由此计算不同预防性养护维修时间的效益面积与费用比值,其中最大比值所对应的预防性养护维修时间即为最佳养护维修时机。该方法称为“效益费用比法”。按照该方法推算道岔的养护维修时间,可提高道岔养护维修效率,延长道岔的寿命,降低道岔养护维修费用,节约铁路运输成本,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794.
为控制铁路膨胀土路堤运营期内变形,科学确定膨胀土填料的压实控制标准,对膨胀土路堤不同压实控制方法下的变形量进行了计算,提出铁路膨胀土路堤变形控制方法;结合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膨胀土路堤试验段工程现场监测结果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由湿法重型击实所确定的压实控制指标填筑的膨胀土路堤总变形量较小,最大沉降量为40.5 mm,应采用湿法击实曲线实测93%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作为膨胀土压实控制含水率;监测结果表明:路堤在将近一年运营期内仅发生沉降变形,最大沉降量为37.0 mm。其膨胀土路堤变形控制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795.
珠江河口近期岸线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时段的珠江河口卫星遥感图像,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S-GIS)集成技术定量计算分析岸线近期的冲淤变化。从海平面上升和上游来沙等自然演变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两大方面分析珠江河口岸线冲淤演变的原因。结果显示:在1976—2006年,珠江河口近岸岸线整体向海淤涨579.2 m,年均淤涨19.3 m,而外海岛屿岸线总共淤涨21.6 m,年均淤涨0.7 m,近岸岸线的淤涨速率远快于自然演变过程。自然条件变化如海平面上升,在河口岸线剧烈的变化中影响较小。20世纪90年代期间上游来沙的减少与岸线淤涨速率变快的结果并不一致。详细的对比分析说明珠江河口地区的土地围垦是其岸线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6.
锂离子动力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对于认识全生命周期电动汽车的安全和可靠性、改善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预测方法,本质上是一个递推的过程,每一次预测的误差会随预测次数增加而累积,难以保证预测精度和预测效率。基于深度学习序列预测和误差分析理论,建立一种ARIMA-EDLSTM融合模型的锂电池RUL预测方法,使用编码器-解码器(ED)框架改进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构建从序列到序列预测的EDLSTM模型,并融合ARIMA模型预测误差趋势,进而修正最终预测结果。理论分析和实车采集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在预测比例超过历史数据总量35%的情况下,仍然能较好地拟合实车SOH衰退曲线,有效提高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97.
基于实车电池复杂的运行数据,本文使用增量容量分析方法提取IC峰特征作为电池充电片段的有效特征,使用t-SNE非线性降维方法处理IC峰特征,消除多维特征冗余性,以解决实车数据难以提取可靠特征的问题。另外构建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实现对电池健康状态的估计。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增量容量曲线峰特征能有效表征电池健康状态衰退变化;对实车数据的平滑、降噪方法可以较好地提升训练数据质量;基于t-SNE降维特征的SVR模型提升了对电池健康状态的估计精度,保证了有限样本数据集上实现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798.
针对现有轨道线路几何参数测量中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检测设备安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差、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惯性组合导航技术的自走行轨检装置。轨检装置中的惯性组合导航测量系统加电后进入初始对准模式,通过测量、解算得到导航初始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以及速度、位置信息。初始对准完成后测量系统进入正常导航状态。通过测量系统内置的高性能组合导航处理器,对陀螺及加速度计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融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实现组合导航。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实时解算出轨向、高低、正矢、轨距、超高等轨道几何参数。经在试验段多次测量,各项参数重复性检测差值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99.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华夫桥面单向板中纵筋率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利用等效宽度的原理对其进行简化,设计制作了6根不同纵筋率的足尺T梁模型.首先,通过加载试验分别对UHPC的基本力学性能和T型截面UHPC梁的抗弯性能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其次,根据材料性能试验结果,提出UHPC抗拉与抗压的本构模型,并通过截面分析推导T型截面UHPC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基于既有研究结果,对所提出的T形截面UHPC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适用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UHPC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拉伸韧性,尽管减小纵筋率会降低T形截面UHPC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但不会改变构件的破坏形式,即T形截面UHPC梁在纵筋率较少甚至不配筋的情况下依然具备延性破坏的特征;根据截面分析推导结果,受拉侧UHPC极限抗拉强度变化系数与纵筋率成正比关系,纵筋率的增大可以更加显著地发挥UHPC的抗拉作用;所提出的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00.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引入经典砂井地基固结方程,将单砂井地基上、下端边界假设为接近实际情况的半透水边界,考虑真空、堆载荷载的实际施加组合时序,合理界定初始边界条件,推导符合地质和施工实际情况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法下单砂井地基孔压、固结度及固结沉降解析解。针对一个高速铁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程项目,敲定各项参数并做简化转化,计算土体孔压时空分布规律、沉降变化规律等。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整个地基孔压、固结度和固结沉降计算公式,能揭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土地基孔压、固结度、固结沉降变化规律;可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的堆载荷载分级瞬时施加,土体的孔压、固结沉降等响应更为合理;单纯真空预压阶段,不同深度处各点孔压最终稳定在不同的恒定值;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不同深度处的各点孔压最终稳定在相同的恒定值;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的堆载前期,真空荷载占主导地位,中后期堆载荷载作用才凸显出来;提出了计算参数u0、utt、■、utl概念,并开发了这些参数的合理经验取值方法,计算结果证明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