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o understand the anaerobic degradation pathway of domestic sewage,three lab-scal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d reactors(UASB)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is process.Under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24 h,the MI,VSS of approximate 11200 mg· L-1 and the water temperature at 10,15 and 20℃,the overall degradation pathway of soluble fraction was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zero-order kinetics.As for the colloidal fraction(between 0.45 and 4.5 μm),the degradation processes followed a first-order kinetic,and should firstly disintegrated into soluble fraction before finally degrading.In contrast,suspended solids(bigger than 4.5 μm)degraded to soluble and colloidal fractions according to first-order kinetics,and the colloidal fraction originating from suspended solids further degraded into soluble fraction which had the same degradation kinetics as the original soluble fraction.There existed the difference of temperature effect on different fraction degradation.Under the temperature at 20,15 and 10 ℃,the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of suspended solids depredating into collide was 4.97,3.01 and 1.01 d-1 respectively.Whereas the degradation of collide to soluble fraction was slightly affected by the temperature change.On the other hand,the zero-order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of soluble fraction was 0.26,0.18 g and 0.12 gCOD · gVSS-1d-1,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核电站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消毒是核电水系统的研究重点.以法国丹皮尔核电站冷却塔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一氯胺消毒剂的消耗动力学研究,确定以天然原水为循环水介质的一氯胺消耗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2min^-1;以人工模拟投加Fe^3+进行一氯胺消耗分析表明,Fe^3+对一氯胺的消耗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分散系、高传质均匀受限曝气处理制革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受限曝气的动力学特点,并进行处理制革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受限曝气所实现的高分散系,高传质的好氧生化体系对有机性废的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强化絮凝工艺中絮凝体特征参数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混凝反应过程中絮凝体特征参数,即粒径分布、平均粒径、分形维数的分析,进行强化絮凝网格与普通网格絮凝型式的比较,从而对絮凝过程中强化絮凝网格的微涡旋及动力学控制指标对絮凝体形成的影响给出定量描述,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絮凝网格技术,改善混凝处理效果,实现1 NTU的沉后水浊度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大庆某水厂低温高浊高碱度原水的成因和水质特性,通过处理该特种水质的产生性试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并成功地利用原设施进行了提高负荷、改善水质的生产性改造,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油田采出废水的强化混凝沉淀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田采出废水的水质特点,进行了强化混凝沉淀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亚微观传质扩散及控制微涡漩离心惯性效应可大幅加强有效碰撞和缩短絮凝时间、显著节省药耗。  相似文献   
17.
南方低浊高藻水的网格絮凝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水库水多呈低浊高藻特征,根据速度梯度理论设计的传统网格絮凝池对其处理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依据微涡漩理论对传统网格絮凝池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它能降低沉后水浊度,提高对CODMn和藻类的去除效率。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型池内形成的絮体粒径大且密实、沉降性好,此外改型池的水头损失和药耗也较低。  相似文献   
18.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我国地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的现状 ,通过人工配水 ,考察了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与普通生物活性炭两种不同工艺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生物活性炭比普通生物活性炭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有机物 ,其脱色、除浊能力亦优于普通生物活性炭 ,证明了臭氧化、生物氧化、活性炭吸附的三者协同作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分散、高传质好氧生化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分散系高传质好氧生化反应器对中高浓度废水进行了直接好氧曝气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曝气均匀,能够避免曝气死区,曝气池中的污水,活性污泥,气泡在强烈的湍动下处于高分散状态,大大提高了传质速率,从而缩短了曝气池的停留时间,节约了气量,并且出水完全能够达到行业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污泥减量化处理过程中药耗或能耗过高、污泥量增加等问题,提出利用污泥自身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自絮凝调理来促进其脱水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污泥自絮凝特性的影响,分析污泥毛细吸水时间(tCST)、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絮凝可增大污泥粒径,提高污泥疏水性,减少絮体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从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在最佳参数(污泥质量浓度18 g·L-1、搅拌强度200 r/min、搅拌时间3.5 min)条件下,自絮凝后污泥体积平均粒径增加11.4%,Zeta电位升高19.0%,tCST降低17.1%,SVI降低8.1%,效果显著.所考察的因素对自絮凝作用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污泥质量浓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较高的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均有利于提高自絮凝效果,而当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或搅拌时间大于最佳参数时,自絮凝效果则逐渐减弱.研究成果提供了利用污泥自身特性进行调理的新思路,可为优化污泥调理方式、降低调理药耗和减少污泥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