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一段构造演化及烃源岩研究发现,沙一段暗色泥岩在区内分布稳定,为较好—好的烃源岩,晚期深埋使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洼陷中心附近烃源岩成熟,具备较好的生烃条件,埋藏史研究显示沙一段成藏期为明化镇沉积期—现今。通过对刘庄自生自储型油藏的油源特征、储盖特征、油气运聚及油藏类型解剖,明确了刘庄沙一段油气藏成藏过程。建立了东濮凹陷沙一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成藏模式:近源成藏,断砂双控,高点富集,油藏规模小、数量多。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地区沙一段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濮凹陷盐岩及火山岩的研究发现,虽然火山岩分布在凹陷南部,盐岩分布在凹陷北部,但它们的发育层位一致,具有等时异相的特征.结合东濮凹陷构造及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古近系盆地的不断伸展引发了火山活动,火山作用导致湖水咸化,密度大的盐水下沉,在湖底形成高密度热卤水;受南高北低古地形影响高密度热卤水自南向北流动,随着温度的降...  相似文献   
13.
14.
东濮凹陷煤成气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文留气田天然气气源对比追踪,确定了该气田天然气充注点和充注方向;通过源岩主排烃期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综合判断出文留气田充注成藏的时间和期次;采用流体包裹体GOI技术,恢复了气藏的古气水界面,通过研究古今气水界面的关系,综合分析了气藏演化历史和保存情况。在解剖文留气田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煤成气成藏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东濮凹陷煤成气成藏模式,为东濮凹陷近期寻找煤成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南油田文33断块沉积微相与水淹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东濮凹陷文南油田文33断块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有上分支河道、分支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决口扇、远砂坝等,微相分布控制主力油层的发育和物性分布。主要依据沉积微相将储集层分为3类,它们的储量动用程度、水洗强度、驱油效率明显不同,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最易水淹,水下分支河道侧缘、分支河口坝次之,水下天然堤、决口扇及滨浅湖砂体水淹最弱。  相似文献   
16.
文西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西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部,构造面积约80km^2,主要断裂北东向展布,西部紧邻海通集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对文西地区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和断层封闭特征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阐明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基性火山岩对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干凹陷为一白垩纪断陷湖盆,发育白垩纪含油气系统。经多年勘探与研究,一致认为查干凹陷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至今尚未找到工业油流,认真分析了前人研究成果及勘探成果,认为中基性岩浆的活动对查干凹陷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早白垩世早期板内拉张凹陷发育阶段。深部物质上涌,造成大陆溢流型中基性岩浆喷发,导致生烃凹陷与构造高部位隔断,油气的生成,运移,富集都受到火山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台直接探测的用于大气气溶胶测量的1064nm小型Mie散射激光雷达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计、加工、建造和系统装配调试过程。解决了信号采集所需要的控制电路,实现了激光雷达的收发同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几何重叠因子稳定可靠,校准误差为0. 00143。这同时也说明了系统设计、装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离轴Mie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回波信号校准的实验方法。在该校准工作的基础上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的结果与同期的气象资料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该校准过程正确、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20.
对文 79块沙二下亚段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试验分析 ,证实该区储层速敏为中等偏弱 ,水敏为中等中等偏强 ,酸敏为中等 -中等偏强 ,盐敏为较强 ,碱敏为较弱。因此 ,在开发文 79块沙二下亚段储层过程中 ,应控制注采速度 ,控制入井液体的矿化度或使用粘土稳定剂 ,防止水敏造成渗透率下降 ,在酸性处理剂中加入酸敏控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