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黄远坚  王学志 《宽厚板》2006,12(4):9-12
本文分析了韶钢2 500 mm四辊中厚板轧机生产线进行工艺技术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工艺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议,对项目改造后的预期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2.
国内首次完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用150 MW大功率同步自动离合器产品的研制。其安装在汽轮机高中压转子与低压转子之间,用以实现低压转子的自动"解列"和"并列",从而使汽轮机能够在凝汽、抽凝、背压3种运行模式下自由切换。阐述了同步自动离合器的功能及技术指标、总体结构设计,并对关键传扭部件进行强度分析。在国内首次制造了额定功率150 MW、额定转速3 000 r/min的全尺寸实物样机,设计和搭建了专用试验台,开展了全面的同步自动离合器功能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所研制的大功率同步自动离合器符合设计指标及功能需求,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33.
针对化工行业中透平机械运行过程中梳齿及蜂窝密封存在的偏心问题,本文搭建了高速旋转密封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真实还原化工行业高速旋转机械不同密封径向偏心和角向偏心工况,开展了不同径向与角向偏心状态下的不同结构密封的泄漏特性试验研究,揭示了偏心下梳齿密封、蜂窝密封及蜂窝-梳齿组合密封的封严机理,为化工透平机械的梳齿密封与蜂窝密封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对比了梳齿密封、蜂窝密封及蜂窝-梳齿组合密封在径向偏心与角向偏心工况下的泄漏特性。主要结果表明:蜂窝-梳齿结构在所有测试条件下泄漏率最大,但其对偏心的敏感程度最低,受偏心的影响程度最小;蜂窝-光轴结构在所有测试条件下泄漏率最小,可以有效阻碍气体流动;梳齿-光轴结构在所有测试条件下对偏心的敏感程度最高,受偏心的影响程度最大,体现出显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4.
采用海水、海砂分别替代淡水、河砂制备了海水海砂混凝土(SSC),研究了耐碱玻璃纤维(GF)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SSC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双因素影响下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SSC的7 d抗压强度较高,28 d抗压强度较低;单掺粉煤灰或GF时,随着相应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基本先增大后减小;与单掺粉煤灰相比,单掺GF对SSC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提高效果较好;复掺GF与粉煤灰时,当GF、粉煤灰的掺量分别为0.24%、10%时,对SSC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建立的NSGM(1,3)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SSC的28 d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仅为2.969%和0.708%。  相似文献   
135.
以不同取代率的硅锰渣复合粉煤灰作为硅质原料,采用免蒸压工艺制备加气混凝土,对比了不同掺量 的硅锰渣对免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含水率、吸水率、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变化规律;对性能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建 立免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多因素影响回归模型,通过偏相关性分析,得到不同性能指标与自变量的相关性程 度;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不同配合比加气混凝土的内部微观形貌及孔结构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随硅锰渣掺量 的增加,加气混凝土干密度增大,而含水率、吸水率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抗压强度则随硅锰渣及硅灰掺量增加及水胶 比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趋势;随硅锰渣掺量的增加,加气混凝土水化产物中托贝莫来石晶体数量减少,气孔多呈现连 通状态或扁平状态;当粉煤灰与硅锰渣质量比为 3 ∶1 时,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在硅锰渣掺量为 100%,水胶比为 0. 35 时,试件仍能满足 A5. 0 级要求,从绿色环保及综合利用大宗固废的角度考虑,在制备加气混凝土过程中,尽量大 程度掺加硅锰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高温对混杂纤维混凝土(HFRC)残余强度与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的影响,测试了HFRC在不同温度作用后的基本力学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纤维-水泥浆体界面的微观结构,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HFRC在不同温度作用后的抗压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纤维的混杂效应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高温后HFR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高于素混凝土;当纤维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均为0.15%时,HFR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达到最大值;HFRC内部结构密实,玄武岩纤维填充在孔隙处且与基体的黏结较好,有效抑制了裂缝的扩展;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数据与试验数据吻合,BP神经网络较好地预测了高温后HFRC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