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杨璞 《美食》2010,(7):50-51
"糖妹"是近日涌现网络的又一时尚达人,因其宣传的健康"微糖"观念,一时间火爆网络。很多网友纷纷将目光投注在了这一话题上,纷纷效仿糖妹的健康吃糖理念,一股在低GI生活新理念下的食糖新时尚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在烧结墙体材料生产中,用于干燥复杂结构制品的一种干燥室构造和精细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3.
最近,美国《读者文摘》与英国《每日邮报》分别整理了一些疗效显著的“洋,,偏方;国内养生保健专家也对应列出了一些民间的“土”偏方,并对此进行了点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44.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法制意识有了极大提高,对公安机关的办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办案质量依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公安执法中法律文书的制作存在不规范之处,笔者试对公安法律文书的规范化问题做浅显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5.
采用模糊规则,通过模糊推理的方法对二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超调小,调节时间大,稳态误差小。然后采用遗传算法,按照ITAE准则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性能比模糊控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6.
苦荞淀粉颗粒及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苦荞籽粒淀粉理化特性,以7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其淀粉颗粒表面结构及其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糊化特性、热焓特性。结果表明,苦荞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多面体球形,颗粒大小平均为6.8μm;苦荞淀粉糊的透明度平均为7.68%,低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糊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均强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冷黏度、破损值及回生值均高于玉米淀粉;苦荞淀粉糊具有较强的热黏度稳定性、冷黏度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苦荞淀粉糊的平均糊化温度范围为65.87℃到78.41℃,峰值温度为70.88℃,均低于玉米淀粉糊。  相似文献   
47.
毛细管铝封片冲挤工艺及模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汀  辛选荣  杨璞 《模具技术》2003,(3):19-20,51
将挤孔—落料—空心件正挤压三种工序巧妙地复合在一套模具上。而且模具结构并不复杂,成功地在400kN冲床上实施了该工艺,使空心毛细管铝封片挤压工艺生产率达到每分钟60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文还在落料工序中采用无搭边新技术,一改冲裁落料中有搭边的常规模式,减少了搭边损耗,大大提高了铝板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8.
针对一类具有分段仿射形式的混杂系统模型的控制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多参数规划问题,离线求得具有分段仿射形式的显式控制器;在线过程,应用一种新的搜索算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系统状态点进行定位,确定其所属的控制器分区,再根据该分区所对应的子控制率,进行简单的线性运算,即可得到系统的输入;该控制方法避免了反复的在线优化计算,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并且,在线计算的速度更快,控制的实时性更好;将该算法应用到具有典型混杂特性的两容水箱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水箱的液位从初始液位能够快速平稳的达到期望的液位,且与其它的控制算法相比较,该算法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49.
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是当今科研领域中前沿的课题。但目前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模式。该文主要是对根据人脸面部建模统计方法,对主动形状建模和主动面部建模中的人脸面部主动形状模型,加权主动形状模型,统计建模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高了识别率。对人脸建模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高识别的性能,增强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0.
不同品种绿豆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不同产区的9个不同品种绿豆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研究其品质差异和特异性,为不同品种绿豆的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绿豆物理性状、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且除羟自由基清除率之外,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铁离子还原能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参试品种中粒长以及明度最大的是洮绿8号,白绿8号籽粒宽最大;参试品种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范围分别为18.83%~21.99%、0.70%~1.26%、54.63%~70.75%,其中白绿8号蛋白质含量最高,淮绿2号淀粉含量最高;重庆绿豆表现出最小的百粒重,最高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铁离子还原能力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