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使用经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体系处理及未处理的短切芳纶纤维(AF)和尼龙纤维(NF)分别与丁腈橡胶(NBR)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种类和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F/NBR复合材料相比,AF/NBR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模量较高,但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较低,这是由于AF与橡胶间较弱的相互作用及较大的模量差所导致的。对纤维进行RFL处理后,AF/NBR和NF/NBR复合材料的扯断伸长率分别提高297%和28%,前者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0%,这可归因于RFL层对纤维-橡胶界面作用的提升。此外,AF/NBR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较NF/NBR复合材料更好;RFL处理可通过改善NF与NBR的界面作用力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但降低AF/NBR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这是由于RFL的引入使后者硬度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表面处理和离子交换技术,在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表面提拉制备了氧化铝(Al2O3)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s,XRD)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并对表面覆盖Al2O3薄膜的PI薄膜(复合膜)的热稳定性(thermogravimentric analyses,TGA)、击穿和耐电晕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2O3薄膜在PI基体表面呈连续分布、表观平整且致密。断面显示Al2O3薄膜和PI基体有非常清晰、明显的三层结构,Al2O3薄膜的厚度约为1?m;Al2O3薄膜主要由?-AlOOH,??-AlOOH和?-AlOOH三种一水合氧化铝构成;热稳定性显示在初始升温阶段复合膜的热失重比纯膜快,后期趋向于持平;击穿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复合膜中含有极性基团而比纯膜的击穿场强有所下降;耐电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耐电晕时间由纯膜的4.4 min提高到了104.6 min,耐电晕寿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比纯膜提高了23.8倍。  相似文献   
13.
1.功能 ST6368是彩电专用微处理器(软件编号为ST6368MN-76885),是法国汤姆逊公司和康佳公司共同研制开发,并由“ST”公司生产的8位单片机电压合成调谐的彩电遥控系统,适用于PAL、NTSC3.58、NTSC4.43及AUTO(自动)彩色制式控制,并可以控制两种伴音制式(D/K.I)。该系统具有全自动及半自动选台功能,还具有手动预置功能,TV/AV转换功能,中、英文菜单选择功能,节目快速回看功能,以及其他电视机常用控制功能;存储器在微处理器内部,不需外接存储器,  相似文献   
14.
万胜 《四川水利》2012,(1):33-35
本文对大路梁子引水隧洞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其合理的结构形式、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是引水隧洞高质量施工的保障,力求总结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芙蓉新闸右堤的工程地质勘察,结合室内计算成果,查明了芙蓉新闸右堤堤防变形的地质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成功制备了钨硅酸铯多相光电材料,利用IR、XRD、TG—DTA、UV—vis/DRS、TEM和N2吸附一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它的分子式为Cs3HSiW12O40·5.5H2O,属于立方晶系,形貌为球形,粒径大小在100-300nm之间,其比表面积为124.6m2/g。在200-400nm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光催化制氢实验表明,在甲醇-水体系中,125W Hg灯照射下,平均产氢速率为10.8μmol/h,该催化剂在循环使用中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光电化学实验表明,钨硅酸铯是一个良好的光电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万胜 《硅谷》2013,(6):98-98,54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逐步的增加。在对油田进行开采过程中,传统的开采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石油开采工作的信息需求量。这样看来,电气技术,应用于石油开采中已经是一种必然要求。本文从电气技术的一个分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油田开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出发,浅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油田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凝胶色谱(GPC)法,研究了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支化线型类破乳剂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方法,用渐近法校正来标定GPC柱,建立了测定分子量分布的校正曲线.GPC法测定结果与VPO法相比,其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在国内首次得到了GPC测得破乳剂的分子量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五种驱油表面活性剂和三种胜利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原油中不同活性组分均能在界面上发生反应,原位生成界面活性物质。外加表面活性剂、原油活性组分及其界面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动态界面张力的特征行为,表现为"L"型、"V"型和"W"型三类动态界面张力特征曲线。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浓度以及原油类型是影响动态界面张力特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用于高压电机绝缘结构减薄的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研究了电磁线的玻璃丝层厚度、薄膜厚度及薄膜绕包方式对电磁线击穿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丝层厚度对电磁线的击穿电压影响不大,击穿电压随薄膜厚度增加而上升,在不增加电磁线绝缘厚度和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电磁线薄膜绕包方式提升电磁线的击穿电压,从而提升绝缘结构匝间绝缘和对地绝缘击穿电压,为高压电机绝缘结构减薄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