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生长激素腺瘤是主要表达生长激素(GH)的垂体腺瘤,分为2种病理组织学亚型,即致密颗粒型和稀疏颗粒型。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由嫌色性或淡嗜酸性垂体特异转录因子1(PIT1)阳性肿瘤细胞组成,细胞较小,呈圆形(图1),胞核多形性,可见多核异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H表达不一致,较稀少或呈片状分布(图2a);约70%的肿瘤细胞可见胞质内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细胞角蛋白(CAM5.2)阳性的纤维小体(图2b);不表达α亚单位。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小体呈球样聚集体,由细胞角  相似文献   
82.
<正>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内分泌系统肿瘤分类重新定义多激素垂体腺瘤,提出"垂体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这一新命名,既往称为静止性第三亚型腺瘤,该肿瘤侵袭性较高、易复发。组织学形态可见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或"菊形团"样结构排列(图1),多呈嫌色性,亦有肿瘤细胞呈嗜酸性,胞核异型性明显,可见双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不同程度表达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图2a)、促甲状腺激素(TSH,图2b)、α亚单位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胞核弥漫性表达垂体  相似文献   
83.
正乳头状脑膜瘤是罕见的脑膜瘤亚型,定义为肿瘤大部分区域系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样结构,属WHOⅢ级,好发于青少年(其中儿童约占50%)。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较单一,呈脑膜上皮样,细胞间黏附性较差,胞核呈圆形且形态一致,排列于血管周围,类似室管膜瘤的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样结构(图1),亦可见血管透明变性、增厚,核分裂象多少不一,呈现高级别肿  相似文献   
84.
<正>脉络丛乳头状瘤生长于脑室内、起源于脉络丛上皮,属于WHOⅠ级。其组织学具有上皮组织肿瘤之特点,乳头状结构由一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围绕在纤细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周围构成(图1),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上皮基底部;常见透明胞质内空泡,核分裂象鲜见。几乎所有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图2)和波形蛋白(Vim),不表达上皮膜抗  相似文献   
85.
<正>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细胞密度相对较低,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呈平行或束状交叉排列在富于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基质内(图1),"漩涡"状结构、砂粒体结构和核内假包涵体不常见。胞核呈卵圆形或细长,局部仍具有脑膜皮型脑膜瘤细胞特点(图2)。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细胞形成宽的束状结构,细胞间胶原纤维数量不等,在部分病例中可见数量  相似文献   
86.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定义为一种几乎毫无例外发生于圆锥、马尾和终丝的胶质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室管膜瘤变异型,好发于青年,预后良好,临床可复发。组织学形态以肿瘤细胞被拉长、神经胶质突起放射状排列于血管、黏液和纤维血管轴心为特点。典型病例表现为拉长的肿瘤细胞以乳头放射状排列于透明样变的血管间质轴心周围(图1)。亦可无或仅少量乳头状结构,而由片状排列的多角形或束状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  相似文献   
87.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瘤起源于软脑膜的黑色素细胞,可发生于所有年龄阶段,以50岁左右最为常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呈单发,低度恶性,不侵犯周围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呈梭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多少不等的黑色素,可形成巢状,表面类似脑膜瘤"涡旋"状结构(图1);巢状结构周围可见富含色素的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图2);胞核呈卵圆形或豆形,核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MRI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10例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患者,其中男女各5例,年龄11-59岁。9例病灶位于颅内,其中3例有皮肤黑色素瘤切除史;1例位地颈髓。10例全部行MRI检查,其中4例增强MRI扫描,2例CT平扫。结果:9例MRI均表现为不均-短T1、短T2信号,并在T2WI可见低信号肿块影,另1例显示不均一长T1短T2信号。4例为不均一明显强化,其中1例沿软脑膜转换;2例CT平扫为血肿密度。结论:MRI显示黑色素瘤具有特征性,显示脑膜浸润的范围和程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89.
患男,39岁。因间断性头痛,。进行性加重4年,于2001年10月22日收入我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并没头痛,约4-5d发作1次,持续时间约1min,呈局部胀痛且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故以鞍区占位性病变于我院行经鼻蝶入路肿瘤部分切除术。手术后病理报告为少许神经节细胞瘤及部分垂体组织。手术后症状轻度缓解而出院。  相似文献   
90.
近几年,我国的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医院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改善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方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作者实际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的护理工作,从而总结出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经验,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