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表现及病变性质?病变部位与Wallerian变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病变均位于幕上?单侧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和脑出血各30例)临床及MRI资料,对继发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及原发病?病变部位与Wallerian变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30例中16例出现Wallerian变性,脑出血组30例中5例出现 Wallerian变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RI是诊断Wallerian变性的可靠方法,脑梗死导致Wallerian变性的发生率高于脑出血;病变部位越靠近皮层锥体细胞,越易继发Wallerian变性;病变范围越大,出现Wallerian变性的机会越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7例临床确诊为ADEM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有腹泻史,1例有注射破伤风疫苗史,3例无明确诱因.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颅脑MRI显示以脑白质为主的多发性病灶,可累及大脑皮质、丘脑、脑干、脊髓.7例均使用激素治疗,同时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其中6例经6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5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ADEM临床表现多样,MRI表现有一定特性,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艾森卒中风险评分(ESRS)量表筛选住院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mg及阿司匹林100mg口服,1周后仅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200mg,口服,1周后改为100mg,口服。随访3个月和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6.3%,氯吡格雷组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14%,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13%,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38%,氯吡格雷组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长期应用获益较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2周时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2.75±0.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2.36)分(P0.01)。治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99±1.7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8±1.20)μmol/L(P0.01)。12周时,治疗组ADL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为(86.38±6.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12.10)分(P0.05),治疗组的MRS评分(1.05±0.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0.70)分(P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辛伐他汀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血脂康。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并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内辛伐他汀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增加剂量可有效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奇数组作为对照组,偶数组作为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符合S-BPP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63例;年龄为38~84岁,平均年龄(61.19±12.18)岁。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倍他司汀药物治疗)40例和联合组(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联合组治疗S-BPPV患者1周、2周、3周后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药物组3周后有3例患者复发。 结论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S-BPPV的总有效率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并且可以降低S-BPPV的短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源性疾病与晕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6例心源性晕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基本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快速性心律失常7例(26.9%);②缓慢性心律失常12例(46.2%);③急性心肌梗塞2例(7.7%);④QT延长综合症1例(3.8%);⑤心肌病1例(3.8%);⑥左房粘液瘤1例(3.8%);⑦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例(7.7%).结论心源性晕厥是由不同病因,不同心电学特征共同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的综合症,它被认为心源性死亡的先兆,故临床应特别关注和警觉.  相似文献   
19.
正非外伤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SAH),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少见亚型,影像学特点是出血多局限于一个或几个大脑皮质沟回表面,不累及邻近脑实质,亦不延伸至外侧裂、大脑纵裂、脑室以及基底池等部位。由于cSAH病因多种多样,症状多不典型,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和误治~([1-3])。有研究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也可引起cSAH,且多以  相似文献   
20.
脑膜癌病1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4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颅MRI检查大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升高者多见,细胞学检查均见异型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结论对以头痛、呕吐发病,腰穿颅内压增高,排除其他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虽CT或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均应高度警惕脑膜癌病的可能,积极寻找原发灶。鞘内注射加全身化疗、全脑放疗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