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颅内病变γ-刀治疗后放射性脑水肿(radiative cerebral edema,RCE)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182例颅内病变γ-刀治疗后1年内的随访资料。探讨γ-刀治疗后RCE的临床特征,针对不同病变部位,症状和性质分别取脱水、激素或手术治疗。结果 γ-刀治疗后1年内RCE发生率为18.6%,多在治疗后1-3个月内发生,轻中度者多可通过脱水、激素治疗而缓解;重症者需经手术治疗方可缓解。RCE的发生与病变大小,治疗规划系统的等剂量曲线,病变种类及所处位置,病变的数目密切相关。结论 RCE是γ-刀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剂量-容积关系指导下,选择合适病理类型和大小的病灶,部分病例辅助V-P分流术或囊肿分流术、分次照射,对减少γ-刀治疗后PCE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肺癌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癌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钙粘蛋白和Ⅷ因子在 10 4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E钙粘蛋白与肺癌分级有密切关系 ,随分化程度的降低 ,E钙粘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且呈现异常表达。E钙粘蛋白表达还与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47)。结论 E钙粘蛋白表达的降低和微血管密度的增加可能在促进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报道 患者男,26岁。因“胸部、肝区疼痛4年,反复右面部及右侧肢体抽搐3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年余”入院。既往有牧区生活史。检查:腹部饱满,肝肋下4cm,剑突下6cm,质硬,移动性浊音阴性。不全性运动性失语,双眼底水肿,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右Babinski sign(+)。胸片示左肺上外有2.8 cm x 3.7 cm囊性占位,右下肺有两个囊性占位病变分别为 3 cm x 3.4 cm及 1.2cmx1.7cm;头颅CT示:右顶叶、左额顶交界区,左顶叶区多发圆形高密度灶,中心点状钙化影,其边缘光整…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治疗。方法:通过82例巨大垂体腺瘤开颅手术,瘤体大部分切除,术后伽玛刀对残留病灶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视力、视野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及伽玛刀治疗垂体巨腺瘤可能是一种更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影响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1991~1999年收治手术的173例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Ⅱ级肝损伤共56例,死亡1例,余痊愈出院。Ⅲ、Ⅳ、Ⅴ级(严重肝损伤)共117例,发生并发症29例,死亡16例,余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伴发伤、正确选择手术方式、迅速纠正休克,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我在临床上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女性患者,刚40岁。一日突然觉得接手机时听不清对方的讲话,一再要求对方大点声。刚开始以为是手机有问题,后来发现竟是自己的耳朵有问题,在基层医院以突发性耳聋诊断进行抗病毒治疗两周无效而前来就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7.
上呼吸道髓外浆细胞瘤10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其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例上呼吸道髓外浆细胞瘤病例进行临床病史回顾总结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收集的病例中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50a;患者多表现为鼻腔阻塞、鼻出血等症状。镜下可见瘤组织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性浆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为CD20(-)、Igκ( )、Igλ( )。结论:上呼吸道髓外浆细胞瘤肉眼常为息肉样状,镜下见各种分化程度的浆细胞,很难与炎性息肉、鼻硬结病、骨髓瘤的上呼吸道转移、浆细胞肉芽肿等病鉴别,诊断时必须将相关病理学检查和临床物理、生化检查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本病首选放疗或手术切除加放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联用化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Lermoyez综合征病例共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眩晕者,术前完善检查,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进行随访,评估眩晕、听力、耳鸣、耳闷变化。结果术后66.7%(4/6)患者眩晕完全控制,33.3%(2/6)患者眩晕基本控制,57.1%(4/7)的患耳听力好转,33.3%(2/6)的患耳耳鸣减轻,80%(4/5)的患耳耳闷胀感减轻。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能有效控制Lermoyez综合症患者的眩晕发作,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并分析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定位、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颞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的颞叶癫痫病人35例,其中术前MRI及术后病理证实伴有海马硬化者32例,所有病例术中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颞叶皮质及同侧海马、杏仁核,手术后均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3年。结果在35随访病例中,癫痫发作控制结果显示EngelⅠ级24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0例。其中有12例病人术后2年逐渐停用抗癫痫药物。结论联合应用VEEG、MRI及EcoG能准确确定致痫灶,提高颞叶癫痫手术疗效。手术方式选择及显微理念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在改良额底入路方式下,开颅垂体瘤切除术中垂体柄的保护策略.方法 选择在改良额底入路方式下切除垂体瘤50例.结果 50例肿瘤全切45例,次全切5例.48例肿瘤包膜外垂体柄均得以完整保留,1例未探查到垂体柄,1例辨认不清.结论 采取改良额底入路方式,垂体柄保护好,对视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