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工作改进实验设计,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法,以分离出较纯净的疼痛脑诱发电位成份,并作出人类疼疼脑诱发电位的群体模式图。实验在正常人身上进行。30例用电刺激中指,从头皮记录脑诱发电。24例用四种等级差强度刺激,中等、重度非痛和轻、中等痛分别作相邻两种强度的反相累加。另一组6例作群体反相累加。结果如下:痛阈下刺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临床分期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前经直肠指诊进行临床分期及 MRI 分期预测术后前列腺病理分期结果,评价其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诊断性结果。结果本组32例前列腺癌中,临床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 期)30例,1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有前列腺包膜及包膜外浸润,1例左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36.7%(11/30)病例临床分期偏低,2例临床分期为 C 期病例术后1例为 B 期,临床分期偏高。而 MRI 诊断的30例前列腺癌中,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 期)21例中,4例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 C 期,19.1%(4/21)的病例 MRI 分期偏低;9例 MRI 分期为 C 期病例1例术后为 B 期,分期偏高,另1例术后为 D1期,分期偏低。直肠指诊临床分期和 MRI 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02)。临床分期和 MRI 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预测(PPV)分别为63.3%和80.9%;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预测(NPV)分别为50.0%和88.9%、MRI 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更具有特异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更好的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P=0.023)。结论 MRI 分期较直肠指诊临床分期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能进行更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磁共振的表现.方法分析2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磁共振的图像,观察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及肿瘤体积、信号的变化和动态增强扫描后肿瘤强化信号的变化.结果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注药后肿瘤增强强度从治疗前平均信号强度141.6±12.3MRU下降至治疗后平均信号强度117.2±12.8MRU(t=3.79.P<0.01)用直线回归分析本组病例内分泌治疗后肿瘤增强信号强度的下降与相应的血清PSA水平下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0.76.P<0.01).结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磁共振的表现为前列腺及其肿瘤体积缩小、信号减低;肿瘤血流灌注量减少;精囊的体积缩小、信号减低;肿瘤浸润包膜的程度减轻等变化.  相似文献   
94.
环钴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95.
利用电子计算机分离人脑痛诱发复合电位中的疼痛成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本研究根据体感脑诱发电位为一个复合电位的本质,利用电子计算机累加原理,设计了新的技术方法--反相累加技术或反相相加法,以在各种感觉混合刺激引起的体感复合电位中,除去非痛性感觉成份,以达到从复合脑诱发电位中提取出痛诱发电成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治疗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多种病因所致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8例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43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桡骨缺损2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肱骨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骨缺损3例。均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结果随访6个月~3年,所有病例移植腓骨全部存活,无吸收、硬化及破坏等征象,骨缺损均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结论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是修复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7.
成人Bochdalek疝的CT诊断(附4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42例成人Bochdalek疝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42例均系在胸、腹部常规CT扫描中发现膈肌后上方有致密块影,后膈有局部缺损,膈上、下致密影通过膈肌缺损相连而诊断。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岁,71.4%≥60岁。结果42例中共有53个Bochdalek疝,其中11例为双侧,左侧21例,右侧10例。膈肌缺损最大横径自0.5~6.7cm,中位数2.8cm。疝的最大横径自1.5~9.0cm,中位数3.7cm,与膈肌缺损大小密切相关(rs=0.72,P<0.01)。91%病例的CT上均可见有慢性肺部疾病。结论成人Bochdalek疝不少见,CT能准确判断膈肌缺损的位置、疝的大小及其内容物。年龄及慢性肺部疾病对本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患者,男,58岁,中学教师。于2000年4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伴右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为间歇性渐进性钝痛,以右侧肩和上臂部为主,关节各方向活动性受限,活动时症状加重。曾于外院以“右肩周炎”治疗,效差。体检:一般情况好,胸部未查出异常体征。右肩部皮肤无红肿、瘀点瘀斑、静脉迂曲,肌肉无明显萎缩。右肩部及右上臂中段以上明显压痛,无放射痛,皮温不高,皮肤感觉与左侧对称存在。右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各方向运动均明显受限,右肘关节运动正常。右上肢肢体无短缩,肱二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存在。…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58岁,中学教师.于2000年4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伴右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为间歇性渐进性钝痛,以右侧肩和上臂部为主,关节各方向活动性受限,活动时症状加重.曾于外院以"右肩周炎”治疗,效差.体检:一般情况好,胸部未查出异常体征.右肩部皮肤无红肿、瘀点瘀斑、静脉迂曲,肌肉无明显萎缩.右肩部及右上臂中段以上明显压痛,无放射痛,皮温不高,皮肤感觉与左侧对称存在.右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各方向运动均明显受限,右肘关节运动正常.右上肢肢体无短缩,肱二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存在.肢端血循好,压甲床试验阴性,腋窝及锁骨上下区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ADAM17促进奥利沙铂(L-OHP)耐药结肠癌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DAM17在L-OHP敏感及L-OHP耐药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DAM17在L-OHP耐药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HCT116细胞与HCT116/L-OHP细胞的L-OHP药物敏感性;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HCT116细胞与HCT116/L-OHP细胞中ADAM17表达。小干扰RNA内源性敲低HCT116/L-OHP细胞中的ADAM17、MICA与MICB,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DAM17、MICA与MICB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ICA与MICB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92细胞对HCT116/L-OHP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ADAM17在L-OHP耐药患者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与HCT116细胞相比,L-OHP处理可提高HCT116/L-OHP细胞的IC50,促进ADAM17表达(P<0.05)。与si-NC组相比,si-ADAM17组HCT116/L-OHP细胞中ADAM17表达降低,MICA与MICB表达升高,NK92细胞杀伤率升高。与si-ADAM7组相比,si-ADAM7+si-MICA组MICA表达降低(P<0.05),si-ADAM7+si-MICB组MICB表达降低(P<0.05),NK92细胞杀伤率降低(P<0.05)。结论:下调ADAM17通过促进MICA与MICB表达增强NK92细胞对HCT116/L-OHP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