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神经损害36例,运动障碍27例,鼻咽部症状10例.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18例,颅中窝型10例,颅后窝型17例,鼻(口)咽型6例,混合型5例.共行61次手术,其中经枕下远外侧3次,乙状窦后12次,乙状窦前6次,前方颅底8次,鼻蝶13次,颞下硬膜外5次,侧裂14次;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疗.结果 术后MR证实肿瘤全切除37例(66.1%),次全或大部切除19例(33.9%).死亡2例(3.6%),其中因感染死于术后2周1例,长期昏迷死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新的脑神经损害1例,偏瘫1例.随访45例,其中9例因肿瘤复发分别死于术后2~5年.结论 ①多数颅底脊索瘤术前可确诊,但需与侵袭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鼻咽癌、软骨性肿瘤及颅颈段神经鞘瘤鉴别.②采用螺旋CT三维颅底和血管重建技术有助于了解骨质破坏程度和颅底大血管与肿瘤的关系,降低手术风险度.③临床分型有助于选择手术入路,有时需采用联合入路.④术后放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人岛叶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人岛叶区低级别胶质瘤9例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偏瘫1例、失语1例,均在1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早期复查头颅MRI,未见明显肿瘤残留;近期复查头颅MRI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治疗老年人岛叶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3.
角膜溃疡是造成人类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角膜溃疡是指以Ⅰ型胶原为中心的细胞外基质破坏引起的角膜基质的融解的病理状态.角膜溃疡的发生都起源于角膜基质的胶原降解,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使局部发生以多核白细胞为中心的炎细胞浸润,并且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角膜溃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感染性角膜溃疡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用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老年胶质瘤患者相对较少,且病理类型以低级别为主,所以老年患者的复发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更应该重视老年胶质瘤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本文回顾了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49例老年胶质瘤患者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45.
斜坡位于颅底中央区,位置深在,有脑干及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穿行其中.岩骨-斜坡区的肿瘤为颅内肿瘤中手术难度最大的一种,尤其是脑膜瘤,具有基底宽、血运丰富,质地硬韧且常与脑干黏连紧密,且被神经血管包绕的特点,手术难度极大.关于岩斜坡区的手术入路,比较常用的有经乙状窦前入路、单纯经幕上颞枕下入路及幕上下联合入路等.我科自1997年至2007年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岩斜坡区脑膜瘤病人13例,早期3例经颞枕下入路,中期的4例经乙状窦前入路,后期的6例均经颞枕下入路,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15例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探讨该部位肿瘤的更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 15例患者中有6例行枕下中线入路切除肿瘤,9例行远外侧入路.结果 15例肿瘤均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复查头颈部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改善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钛板行椎管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钛板固定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椎管完整性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间1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椎管后路开窗,钛板固定游离的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椎管后部结构的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铣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局部异常积液等并发症。随访2-13个月,未见置入材料脱落、移位;无重建的椎板棘突复合体向椎管内塌陷、椎管后凸畸形、医源性椎管狭窄症。9例X线检查显示截骨断面完全或部分骨性融合,骨枷形成。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钛板固定重建椎管后柱骨性结构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可实现理想的解剖复位,避免椎板切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呼其图  赵刚  姚兴军  别黎  许海洋 《吉林医学》2006,27(11):1383-1384
目的:总结复发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分析7例复发听神经瘤资料,讨论肿瘤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例,术后中度以上面瘫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听神经瘤复发的原因是第1次手术没有做到肿瘤全切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争取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肿瘤全切除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呼其图  赵刚  姚兴军  别黎  许海洋 《吉林医学》2006,27(9):1102-1103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05年1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三叉神经鞘瘤资料。结果:本组肿瘤中后颅窝型13例,哑铃型9例,中颅,窝型5例。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三叉神经瘤的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0.
垂体前叶梭形细胞嗜酸性细胞瘤(spindle cell oncocytoma of the adenohypophysis,SCO)是鞍区罕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鞍区肿瘤的0.4%[1].从2002年Roncaroli等[1]首次发现至今共有英文文献报告20例[2-12],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一种新的鞍区肿瘤.本文总结了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SCO病例2例,现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