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施远  蒋永明  荣薇 《西部医学》2011,23(12):2349-235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以减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方法寻找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血肿扩大40例(23.8%),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肿体积为影响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回归系数0.034),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术前血肿体积大小可作为预测术后再出血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70例患者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根据患者病情分别予以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超早期手术的预后最优,早期手术其次,延迟手术预后较差;结论:及早进行外科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3.
曾春  高锦越  蒋永明 《西部医学》2012,24(6):1075-107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5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在出血后早期(72h内,早期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并在载瘤动脉周围置入罂粟碱缓释物;58例在出血后晚期(72h以后,晚期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给予尼莫地乎持续泵入扩血管、3-H疗法等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12例,晚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3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确动脉瘤为病因的前提下,采取早期手术联合瘤周置入罂粟碱缓释物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银华  蒋永明  曾春 《华西医学》2009,(8):1917-1919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对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引起再出血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再出血危险因素:34例持续高血压,14例情绪激动,7例下床排便用力,6例剧烈活动,7例睡眠不佳烦燥后出血,4例再出血发生在术前8小时,4例患者在腰穿时出血。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时高血压和和各种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是引起再出血最主要原因.同时出血时间间隔和住院期间不适当的腰穿也是引起再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46.
颅内肿瘤238例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内肿瘤238例的临床总结胡家正徐义富蒋永明吕明学陶宁一、临床资料1985~1997年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共238例。其中男143例、女95例。年龄4~72岁,绝大多数在35~55岁(154例)。临床表现幕上肿瘤(178例)以慢性颅内...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地佐辛、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0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各4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和芬太尼50 μg,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镇痛、镇静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地佐辛组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佐辛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与芬太尼无明显差别,但在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4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岁.因"分流管肛门脱出3+h"于2011年3月30日急诊来我院就诊.7个月前患儿因脑室出血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来我院治疗,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将分流管腹腔端置入腹腔内,手术顺利,术后患儿痊愈出院.3+h前在解大便时发现分流管从肛门脱出而急诊来我院,查体见分流管自肛门脱出约15cm,末端侧孔处可见黄色清凉脑脊液渗出,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存在,颈阻(-),体温正常,行腹部立位X片提示:分流管进入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并从直肠穿出,未见明显膈下游离气体,头部CT提示脑室形态基本正常,分流管末端消毒后,连续3日多次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提示:白细胞在(120~540)×106/L之间波动,未见脓细胞,蛋白定量:(1.81~2.33)g/L,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考虑颅内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82例进展性颅内创伤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血肿灶的形态以及是否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等因素密切相关;动态复查CT、严密观察意识状态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首次CT扫描后4h内复查CT是早期发现进展性血肿的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半椎板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半椎板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全椎板切除),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脊柱稳定性良好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半椎板切除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