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寄宿制学校自备饮用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徐州市寄宿制学校的饮用水水质进行了卫生学的检测 ,并根据检测结果与市区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比较。从比较的结果分析 ,学校的饮用水无论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氨氮污染、总硬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提示学校应加强管理 ,并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供合格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β-内啡肽(β-EP)、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亚群在重症手足口病( HFMD)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重症HFMD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按照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将60例HFMD患儿分成普通组、重型组、危重型组,同时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进行β-EP、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亚群检测。结果重型组及危重型组血浆β-EP较对照组及普通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普通组IgG、IgA、IgM均有显著升高,CD4/CD8亦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D3、CD4无显著变化;与普通组比较,重型组IgA、CD3、CD4、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P<0.01),而CD8显著升高(P<0.01),IgG、IgM无显著变化;与重型组比较,危重型组除CD8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无明显变化。结论β-EP是重症HFMD发病中的重要介质;普通患儿免疫紊乱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下降,而重症患儿则主要表现为CD3、CD4、CD4/CD8下降,CD8升高等细胞免疫的改变;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紊乱是HFMD发展到重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辨别儿童睡行症与睡眠中癫痫发作的价值。方法:对25例诊断为睡行症的儿童做24-72h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睡行发作时的脑电图表现。结果:25例睡行症儿童的动态脑电图正常7例,非特异性异常15例,出现癫痫样放电3例。结论:部分儿童睡行症与癫痫发作有关,如有条件应对睡行患儿做动态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对产后阴道内菌群构成的调查,探讨产后阴道微生态的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足月阴道分娩且产后6~8周来院复查的妇女为产褥组,同期健康体检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检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pH值及有无阴道毛滴虫、假丝酵母菌及菌群分布情况,探讨产后阴道微生态的特征。结果与健康妇女相比产褥期妇女阴道pH升高,清洁度下降, BV评分异常增多,阴道内乳酸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阴道内优势菌由乳酸杆菌变为致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妇女阴道微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应及早对产后复查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并从微生态角度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恢复产后阴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近年,血液净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得到迅速发展,透析设备、透析技术、透析模式不断更新,使血液净化技术临床运用范围不断扩大、透析效能不断提高,现将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研究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规范服药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效果、控制感染状况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结核科收治的30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行按医嘱服药,观察组给予规范服药干预。随访12月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痰结核菌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痰菌转阴情况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规范服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服药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依从性,减轻疾病的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7.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继发性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最常见肝外损伤之一。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起病隐匿、血尿及蛋白尿,相当一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可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竭。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 内及时到达有条件的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 方法 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的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 制定卒中救治的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 的培训及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的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的关键绩效指标 及协作单位救治水平的改善情况。 结果 ①院内急诊通道的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 参与卒中救治的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及护理保障中心积 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 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前的 71 mi n缩短至53 mi 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 time,DPT)时间由104 min缩短至82 min,入院-血 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 time,DRT)时间由144 min缩短至117 min。②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 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 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的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 结论 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及救治率,改善 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及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2(GIRK2)在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和分布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kg·min)2 h建立痛觉过敏模型。瑞芬太尼注射后6 h、1 d、3 d和5 d,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GIRK2在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中分布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GIRK2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行为学评价瑞芬太尼输注后,鞘内注射GIRK2特异性激动剂ML297对痛阈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I-II板层,GIRK2主要与IB4阳性的小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共定位,而瑞芬太尼注射后GIRK2表达显著降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d后,与对照组相比,背根神经节GIRK2总蛋白(0.47±0.10 vs. 1.01±0.17,P <0.001)和膜蛋白(0.47±0.11 vs. 1.06±0.12, P <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与背根神经节结果相一致的是,脊髓背角GIRK...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