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对461例在本所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作回顾分析,结果:男性青壮年、初中文化、个体及无业者居多,女性比例逐年上升,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但注射者逐年增加,滥用史在一年以内者比例逐年下降,首次滥用年龄有上升趋势,合并滥用三唑仑者明显增加。平均住院8.7天,完成临床脱毒者仅占23.4%,70%在出院当天再吸。作者认为当前自愿戒毒中存在对戒毒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对吸毒者的社会定位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的法规等问题,呼吁尽快出台自愿戒毒法。  相似文献   
22.
我们对接受了3个月抗抑郁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转相调查,报道如下. 对象 190例,均为调查者所在的12所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其中男6l例,女129例;年龄16~62岁,平均(26±20)岁;抑郁症170例,双相抑郁20例;有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者38例,无家族史者152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估石杉碱甲片治疗良性衰老性遗忘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双盲,空白对照和随机方法,各给50例良性衰老性遗忘症以石杉碱甲片3片(每片含50微克)或安慰剂片,一日两次口服共四周,所有病人都用韦氏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副反应量表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发现74%(37/50)的石杉碱甲片服用者改善了记忆和认知能力,而安慰剂组仅为40%(20/50),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X2=11.79,P<0.01),而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石杉碱甲片是治疗良性衰老性遗忘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4.
快速循环心境障碍患者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快速循环发作的形成原因。方法对10例双相心境障碍快速循环发作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过程、药物种类、剂量、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心境障碍快速循环发作患者中5例有家族史,4例个性内向,4例外向,以抑郁为首次发作者7例,平均使用药物4~11种,9例确诊时使用抗抑郁药物,5例联合使用过2种抗抑郁药物,5例明确诊断前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控制快速循环时均使用心境稳定剂,其中使用2种者3例,单一使用丙戊酸钠2例;平均循环次数0.77±0.41次·mo-1。结论快速循环形成过程中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未及早使用心境稳定剂也是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逍遥散是中医调治情志活动异常的经典名方,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它在精神科疾患治疗中运用非常广泛。有些研究已经对逍遥散抗抑郁的神经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而且相关文献近年来逐渐增多,为进一步探讨逍遥散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我们对这些文献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了Meta分析(荟萃分析,  相似文献   
26.
我们对接受了3个月抗抑郁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转相调查,报道如下. 对象 190例,均为调查者所在的12所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其中男6l例,女129例;年龄16~62岁,平均(26±20)岁;抑郁症170例,双相抑郁20例;有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者38例,无家族史者152例.  相似文献   
27.
我们对接受了3个月抗抑郁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转相调查,报道如下. 对象 190例,均为调查者所在的12所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其中男6l例,女129例;年龄16~62岁,平均(26±20)岁;抑郁症170例,双相抑郁20例;有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者38例,无家族史者152例.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178例戒毒者的脱毒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规律,加强戒毒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戒毒效果.  相似文献   
29.
对高职称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了解我国精神科医生对双重稳定剂临床应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30.
邢葆平  金卫东  童振华  徐乐平  李宁 《医药导报》2004,23(10):0734-0736
目的:比较双相心境障碍患者药物转相与自然转相的区别。方法:对98例双相心境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比较相关的一般因素与临床特征。结果:药物转相患者的年龄大于自然转相者,但是药物转相者的转相时间短、外向个性者多。药物转相者每次发作病程方面以及联合心境稳定药方面与自然转相者有差异。结论:药物转相与自然转相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躁狂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