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超声测量胎儿颈项皮肤厚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寻找合适的胎儿颈项皮肤厚度(NT)临界值。方法 对67例早期妊娠(孕10-14周)病例进行超声检查测量颈项皮肤透明层厚度。结果 4例发现异常。1例NT4.0mm因心血管畸形而终止妊娠;1例VT3.6mm为21-三体;2例难免流产 其NT分别为2.7mm 1.9mm.结论 早期妊娠对作超声检查测量NT,对异常者作超声随访或染色检查,可提高胎儿畸形的早期诊断率。早期妊娠时作超声检查测量 NT已成为筛胎儿畸形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能否诱导大鼠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0)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SO组仅行置管,IR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行再灌注,TP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mg/kg。再灌注后7、14天采用Tarlov评分法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SO组大鼠各时间点后肢Tarlov评分均为5分,形态学检测显示脊髓组织结构正常;IR组大鼠Tarlov评分明显降低,脊髓组织呈现出坏死、水肿、空腔形成等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TP组大鼠Tarlov评分结果显著优于IR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IR组为轻。结论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初步证实他克莫司后处理能诱导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通过总结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影像学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瘘点的影像学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鼻窦颅底高分辨CT(HRCT)和核磁共振(MRI)水成像检查。术前分析其影像学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结合术中情况证实其瘘点位置。结果 48例患者术前经影像学瘘点判断并经手术证实瘘点位于筛板20例(41.7%),蝶窦外侧隐窝16例(33.3%),筛顶8例(16.7%),额窦后壁2例(4.2%),斜坡2例(4.2%)。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存在明显不同,间接征象如左右侧不对称,引流通道水肿,窦腔黏膜增厚和积液征可以用于寻找瘘点。瘘口在影像学上根据直接征象颅底骨质缺损的诊断符合率为66.7%,而联合应用CT与MRI水成像根据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影像学的间接征象对于术前准确判断瘘点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拟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探讨近年来该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针对性指导本地区AR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 276例拟诊AR患者门诊资料,以及常见11种吸入性变应原的SPT结果,依据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描述特征。结果 共有5 178例AR患者对至少一种吸入性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的前3种依次为粉尘螨(96.81%)、屋尘螨(96.33%)和蟑螂(57.92%)。97.89%的阳性患者存在至少2种阳性变应原的共同致敏现象。变应原SPT总体阳性率在不同年度组和性别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个体SPT阳性率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研究期间,杂草SPT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霉菌1 SPT阳性率呈逐年上升(P<0.05)。此外,男性患者的杂草和葎草的SPT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动物毛发SPT阳性...  相似文献   
185.
本文对中国某市1990年以来的霍乱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该市霍乱流行至1993年高峰年后出现间歇,有散发病例。每年8~10月为季节高峰,发病以民工、农民、工人的青壮年为主。主要通过水、水产品等途径传播。对霍乱的流行提出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6.
闭合钻孔减压骨必肽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头缺血坏死 (INFH)晚期由于股骨头塌陷可造成髋关节的严重病残。早期发现并治疗INFH是防止病残的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骨必肽富含促骨细胞、骨膜细胞增殖生长多肽调节因子 ,能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 ,但其是否能在股骨头坏死区诱导骨细胞的再生尚无临床报道。我们通过闭合股骨头钻孔减压骨必肽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 5例 ,男 1 0例 ,女 5例 ,共 2 0髋。年龄 3 0~ 5 7岁 ,平均 44 .2岁 ;病史 6个月~ 2年。按 Ficat分期 期 6例 , 期 8例 , 期 1例。…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为了解不同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群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 :将符合CCMD Ⅱ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 4组 ,用 2 ,3,4 ,5mg固定剂量的利培酮治疗。于用药前、用药 1周末、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12周末进行PANSS评分 ,对各组的PANSS总分及减分率、各症状群总分及减分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有 173例入组 ,16 0例完成 12周观察。统计分析显示 12周末的PANSS总分 4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 ,减分率、有效率、显效率 4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阴性、一般精神病理 3个分量表分析 ,12周末各剂量组间减分率、有效率、显效率无显著差异。临床治愈率阴性症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阳性症状 3,5mg显著高于 2 ,4mg组 ,一般精神病理症状 3mg显著高于 4mg组 ,显示 3mg对 3个症状群的改善都是最好的。反应缺乏、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抑郁 5个症状群比较分析也显示 3mg对各症状群的疗效最好。结论 :不论是PANSS总分 ,还是不同的因子分析 ,3mg都是起效最早、疗效最好的 ,3mg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佳剂量。当患者以思维障碍、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时 ,利培酮用量以 35mg·d-1为宜 ;阴性症状为主时 2 4mg·d-1为宜 ;抑郁症状突出时 2 3mg·d-1为宜。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比较各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切除不同范围的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成人头颈标本6具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具尸头。其中A组应用颈侧入路、B组分别采取鼓室底入路和改良鼓室底入路、C组分别选择A型颞下窝入路及改良A型颞下窝入路进行颈静脉孔区解剖,比较各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解剖区域的显露程度。结果颈侧入路对颈静脉孔的颅外部分及咽旁间隙显露良好;鼓室底入路在颈侧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显露乳突、乙状窦垂直臂、颈静脉球、颈静脉孔神经部;A型颞下窝入路又在鼓室底入路的基础上扩大显露外耳道深部、中耳腔及岩骨段颈内动脉垂直段;改良鼓室底入路和改良A型颞下窝入路很好地弥补了鼓室底入路和A型颞下窝入路对乙状窦水平臂和颈静脉孔血管部显露不足的缺陷。结论不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各不相同。以此为依据,根据颈静脉孔区病变的范围选择手术入路对有效显露和切除病变,减少结构和功能破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研究eIF4E在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和鼻咽上皮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组织微阵列 ,结合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eIF4E在鼻咽癌及其癌旁上皮组织和鼻咽上皮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eIF4E在鼻咽上皮组织、癌旁上皮组织和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1 .0 %(5 8/ 95 )、84 .6 %(77/ 91 )和87.3%(1 99/ 2 2 8) ,鼻咽癌和癌旁上皮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鼻咽上皮组织 (P <0 .0 1 ) ,鼻咽癌和癌旁上皮组织两者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eIF 4E的表达与鼻咽癌的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 >0 .0 5 ) ,而与放疗是否耐受有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eIF4E在鼻咽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eIF4E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放疗是否耐受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0.
1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双耳听力下降,耳闷胀感1个月,于2009年12月就诊。体查:双耳鼓膜内陷,有积液征。鼻咽部检查鼻咽顶壁可见淡红色新生物,表面不光滑。颈部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辅助检查:电测听示双耳传导性耳聋;声导抗示双耳"B"型曲线;鼻咽部CT显示鼻咽顶后壁及双侧壁增厚(图1);EB病毒VCA-IgA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