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保留后结构环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病例进行椎管内骨块复位,环状的脊髓及神经根减压,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小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访31例,时间10~42个月,平均16个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3级者5例,2级者24例,1级者2例.结论对于急性脊柱脊髓务的病例,应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内固定的方法,是兼顾脊髓减压的彻底性和保持脊柱稳定性较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伴不全瘫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效果及损伤复位机制,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内固定方式。方法:本组伴不全瘫静腰椎椎体骨折112例手术或非手术治疗。A组(非手术组)38例,过伸位牵引复位后平卧于硬板床。B组()手术组)74例,经前路或保留后结构的后路减压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髌旁微创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并评价疗效.方法 自2002年6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髌旁微创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治疗28例股骨远端骨折,于髌旁内侧作2~3 cm切口,膝关节屈曲显露股骨髁间窝,后交叉韧带止点前方8~10 mm处开口,沿髓腔方向扩髓后置人髓内钉.结果 24例获得12~...  相似文献   
14.
指骨骨折是手外伤中常见的创伤,常伴有周围组织损伤,如处理不当,致患肢功能障碍。现将我院1992年~1998年10月间急诊收治的指骨骨折32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总结经验,指导指骨骨折的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可吸收螺钉结合渐进性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16例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通过肩关节前上方或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显露复位骨折并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渐进性锻炼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获8~26个月随访,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Consta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早期手术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7例Ⅲ度、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进行早期手术,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45例,时间半年 ̄4年,优30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93.3%。结论:作认为对Ⅲ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作坚强的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不全瘫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效果及损伤复位机制、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内固定方式.方法本组伴不全瘫胸腰段椎体骨折112例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A组(非手术组)38例,过伸位牵引复位后平卧于硬板床.B组(手术组)74例,经前路或保留后结构的后路减压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获随访时间3~12年,平均5.5年.治疗后随访伤椎前、后高度及后凸成角和椎管矢状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而手术治疗组效果更显著.结论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存在潜在性不稳定,有可能加重脊髓神经损伤或妨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应尽可能早期行保留后结构后路手术减压内固定,以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关节内骨折应用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在关节内骨折应用的效果。方法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钉棒系统对185例关节内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3例获得随访,时间3~26个月。经摄X线片检查,证实均获得骨性愈合。对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优148例,良21例,可4例。发生并发症14例,主要为术后早期发热反应、假性囊肿,以及关节功能恢复不全。结论生物可吸收钉棒系统是关节内骨折良好的内固定物,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治疗的43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2足,女2足;年龄18~64岁,平均40岁。按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23足,Ⅲ型17足,Ⅳ型1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4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按照M ary 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0足,良19足,可5足,优良率88.6%。其中伤口浅部皮肤坏死2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74例(7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测量术前及术后B 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74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5.1±5.6)个月。术后B hler角由术前的-23°-30°(12.2°±9.7°)恢复至12°-45°(32.6°±7.0°),术后Gissane角由术前的83°-139°(113.1°±11.6°)恢复至102°-145°(120.8°±9.6°)。优36足,良34足,可8足,优良率89.7%;Ⅱ型优良率92.3%,Ⅲ型优良率87.2%。3足术后出现伤口浅部皮肤坏死,1足出现伤口深部感染,4足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