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所致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体-肺分流型CHD所致重度PAH患者33例给予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以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心电图、心脏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血细胞和血生化检查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改善(P<0.01),18例(54%)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右心导管检查示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明显提高(P<0.01),肺血管阻力(P<0.05),肺/体循环压力比值(P<0.01)和血管阻力比值(P<0.01)明显下降,但有8例(24%)患者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下降同时肺/体循环血管阻力比值增大。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脸红(n=3)、头痛(n=2)、鼻充血(n=1),异常阴茎勃起(n=1)等。实验室检查显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肌酐轻度升高(P<0.05)。结论: CHD并发PAH患者接受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患者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2.
胰岛素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糖,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发作较重而持久,且逐渐加重,常在清晨空腹时发作,血糖在2.8mmol/L(50mg/dl)以下,饱餐后也有刺激血糖过低发作,延迟进食或运动后更易诱发,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素瘤病人进...  相似文献   
73.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诊断分析(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66年7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28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47.0岁(平均14.2岁)。有心悸、气短病史者16例,其中有晕厥和心力衰竭史者2例;平素无症状,因发现心脏杂音就诊者10例。听诊于心前区呈连续性杂音24例,双期杂音3例,单纯舒张期叹气样杂音1例;合并法乐四联症1例,合并心房间交通3例。心电图改变:电轴正常21例,左偏4例,右偏3例;右心房增大2例,右心室肥厚4例,左心室肥厚16例,双心室肥厚4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ST-…  相似文献   
74.
1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间断咯血3个月于2003-08-19入院。咯血呈间断性,为鲜红色,每次约200~300ml,伴有胸闷、低热,体温在37·4~38℃之间。既往有口腔、外阴溃疡2年余病史。体检:无明显紫绀,轻度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整齐,肺动脉瓣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第二音增强伴分裂,肝脾未触及。口腔及外阴有散在蚕豆大小的浅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其上附有脓苔,周围有红晕,质软,有压痛。同形反应阳性。胸部X线显示右肺中叶及左肺下叶多发片状影,双肺门影增大。CT增强扫描:双肺下动脉呈瘤样增粗扩张,中心见造影剂充盈,其周围可…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伴随年龄增长,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腔室内径与其临床症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13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患病组,其中,未成年患者(年龄<18岁)141例,成年患者72例;另将同期141例心脏超声正常的未成年人纳入正常组。再根据人体生长发育阶段,将研究对象分入年龄<1岁婴儿期组、1~3岁幼儿期组、4~6岁学龄前期组、7~12岁学龄期组、13~17岁青春期组、18~40岁青年组、41~65岁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比较正常组和患病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脏腔室内径及其临床症状、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结果 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房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且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高于41~65岁中年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正常成年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年龄<18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心房颤动发病率均高于年龄<41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逐渐出现心腔内径增大并超过正常人群标准值。病变最初单纯累及右房、右室,之后进展至累及左房,导致左房、右房、右室同时增大,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增大。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和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2d作常规血液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204例患者中女146例(71.6%),男58例(28.4%),平均年龄(18.2± 16.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 80例(39.2%),室间隔缺损(VSD) 72例(35.3%),房间隔缺损(ASD)52例(25.5%).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计数减少率为(8.69±21.86)%(-91.6% ~ 85.8%);7例(3.4%)血小板计数减少至(50~ 100)×109/L,2例(1.0%)<50× 109/L;49例(24.0%)血小板计数下降≤10%,84例(41.2%)下降10% ~ 50%,8例(3.9%)下降>50%.术后血小板计数为(226±79)×109/L,较术前(250±73)×109/L明显降低(P<0.01);PDA、ASD术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降低(P<0.01),VSD术后虽较术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3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A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封堵术前血小板计数(OR=1.009,95%CI 1.001 ~ 1.08,P=0.036)和封堵器直径(OR=1.257,95%CI 1.069~ 1.478,P=0.006).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短期内常见并发症,PDA封堵器直径≥14 mm和ASD封堵器直径>20 mm较易发生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2例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向右心房或左心房凸出,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多并畸形,在合并畸形中ASD(84.4%)多见,其次是室间隔缺损(12.5%)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6.3%),还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和主动脉瓣狭窄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TTE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TEE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⑤IASA女性(75.0%)明显多于男性(25.0%)。结论:CDE对I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TEE判断合并畸形ASD比TTE更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主动脉窦瘤破裂(RASA)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 应用CDE检查33例中老年RASA,CDE检查后3例行心血管造影对照,1例行介入封堵治疗,32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根据CDE特征对32例成人RASA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7.0%.中老年RASA的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1)M型超声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左室后壁和二尖瓣前叶运动幅度增大.(2)二维超声心动图(2 DE)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破裂的主动脉窦部向外凸出,呈"囊袋样"改变,称2 DE"囊袋征".破裂的主动脉窦瘤顶部显示大小不等的回声中断.(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过破裂的主动脉窦瘤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分流束血流信号基底部宽度与破口直径相仿.(4)主动脉右窦破入右心室流出道多见,主动脉右窦破入右心室和右心房次之,主动脉右窦破入右心房少见.(5)RASA合并室间隔缺损多见,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次之.结论 中老年RASA的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2 DE与CDFI结合检查对中老年R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通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表现来协助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22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患,入院后前3天首次平静心电图表现并选择75例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观察x线胸片心胸比值(C/T)、二维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LAD)、心房颤动(Af)和窦性心律(SR)与C/T、LAD和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心电图主要表现:①心房颤动(Af)占69.5%。室性心律失常15.1%。ST-T改变比较常见(占40%);②24h动态监测可获得比平静心电图更多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③一旦出现Af,标志着联合瓣膜病患,病情恶化的开始;结论 掌握心电图(包括动态监测)变化既可协助临床治疗,又可估测预后。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