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断裂的分束重建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26例膝关节ACL部分断裂患者采用自体胭绳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分束重建术,观察其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69±6.3)分提高到(92.4±2.6)分(t=17.5,P〈0.01),Larson评分由术前(70±4.5)分提高到(93.2±2.5)分(t=23.0,P〈0.01),IKDC评分由术前(67.3±6.4)分提高到(92.5±3.1)分(t=18.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查X线照片及MRI均未发现骨隧道扩大现象,未见关节间隙变窄及挤压螺钉松脱。结论根据ACL损伤的不同程度,进行关节镜下ACL分束重建手术操作简便,最大限度恢复解剖重建,功能恢复快,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关于提高麻痹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的新术式。方法 从1989年至现在,由作者设计的新术式治疗17例麻痹性马蹄足内翻畸形。该术式是将前移的胫骨后肌腱缝合到腓骨长肌腱的远端。结果 在全部病例中随访12个月~10年,这新术式的疗效是满意的。原有足畸形基本上被矫正。足背屈肌在抗重力达到Ⅲ~Ⅳ级。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治疗麻痹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3.
背景:脊柱侧凸还没有病因性治疗方法,仅能针对已经发生畸形后的矫形和固定,所以对年龄段学生进行定期普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在早期措施,有利于降低脊柱侧弯的发生率,但是国内还没有对于同一地区不同时段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观察1996/1997与2005年广州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患病率变化,比较不同时期的患病情况及原因分析。 方法:分别于1996-01/1997-11及2005-02/12对广州市市区7~15岁在校青少年儿童进行了脊柱侧凸患病率的随机抽样调查。采用三检筛选法,计算不同时间脊柱侧凸患病率情况,χ2检验2次调查结果差异。 结果与结论:1996/1997广州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1.07%。其中男性患病率0.90%,女性患病率1.26%,两者的患病率之比为1∶1.4。脊柱侧凸的患病类型:特发性侧凸350人,占96.95%,先天性侧凸6人,神经肌肉源性侧凸5人。2005年的患病率为1.21%;其中男性患病率0.96%,女性患病率1.49%,两者的患病率之比为1∶1.5。脊柱侧凸的患病类型:特发性侧凸134人,占97.81%,神经肌肉源性侧凸3人,占2.19%,先天性侧凸0人。两次调查相比: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775,P > 0.05);男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442,P > 0.05);女性的总体患病率有上升 (χ2=4.013,P < 0.05)。 关键词:柱侧凸;发病率;流行病学;青少年;Cobb角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可行性以及端粒酶在GCT生物学特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针对人端粒酶hTERT寡核苷酸探针序列, 对27例GCT石蜡标本进行原位杂交, 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27例GCT中8例hTERTmRNA表达阳性, 石蜡切片中基质细胞、部分多核巨细胞hTERTmRNA表达阳性。结论: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CT石蜡切片中hTERT表达, 证实GCT中可能存在肿瘤性巨细胞。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透明质酸(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IGF-I组、HA组和IGF-I+HA组.加入不同浓度的IGF-I、HA、IGF-I和HA,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从第4代开始,用IGF-I和HA联合培养,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和软骨蛋白聚糖(aggrecan)免疫组化及RT-PCR判断联合培养第8代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自然传代的第6代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IGF-I在10μg/L浓度时即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当IGF-I浓度为50μg/L时,其促增殖作用达最大值.单独应用不同浓度的HA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不明显.联合应用IGF-I与HA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效应并使促增殖作用时间后延.IGF-I和HA联合培养的第8代细胞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小泡;RT-PCR显示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Ⅰ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紫色异染颗粒;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见92%的细胞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平均灰度分别为85.92±9.71和116.23±16.69.而对照组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05.12±12.20和135.68±10.65,二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GF-I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HA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无影响;二者联合培养促增殖能力更强,并且能有效地保持软骨细胞表型的稳定.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 tendon-bone,B-PT-B)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膝ACL断裂患者分别采用自体与异体B-PT-B移植物重建,其中自体组31例,异体组35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生化、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全身和膝关节局部反应,以Lysholm评分及Larson评分比较术后疗效.结果 自体组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年;异体组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6.5年,平均6年.术后两组发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生化、免疫学指标均无明显异常.Lysholm评分:自体组(93.28±3.12)分,异体组(93.15±3.2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on评分:自体组(93.12±2.15)分,异体组(92.75±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及MRI示:自体组5例出现骨隧道扩大,异体组6例出现骨隧道扩大.术后两组均有1例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异体组9例冈出现不同程度排斥反应而行镜下冲洗或穿刺冲洗,但无一例取出移植物;异体组1例患者术后移植物发生断裂而行重建术.结论 异体与自体B-PT-B移植物重建ACL远期临床疗效相近,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均为重建ACL的良好移植物.  相似文献   
57.
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3例。骨折和骨质疏松分别按Evans、Singh标准分类。失败的评价标准为复位不良,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髋内翻>100°,加压钉滑动加压超过20mm,螺钉松动或金属物断裂。结果:随访1个月~2年,共发生失败病例26例(15.0%),50~69岁5例,70~79岁13例,80岁以上8例;稳定骨折16例,不稳定骨折10例;骨质疏松Ⅰ级16例,Ⅱ级6例,Ⅲ级4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率随着年龄和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在70岁以上及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中,不宜首选DHS。  相似文献   
58.
骨关节炎(OA)是一组多病因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赘增生.我们通过检测OA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在OA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我们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人类老化的同时,由于骨量的丢失,骨微结构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骨质疏松(osteopomsis,OP)及其骨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OP骨折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OP及其骨折的住院、外科手术、门诊就诊与护理、院外长期护理、残疾以及过早死亡等导致高昂的医疗及护理费用,并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健康负担。  相似文献   
60.
恩再适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恩再适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5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每个患者给予恩再适9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14天,在用药前,用药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用VAS10分法检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程度.结果 用药后第1天,疼痛改善不明显;第7天开始,恩再适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次观察显效率68.85%,总有效率92.5%.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停药后皮疹逐渐消失.结论 恩再适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