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了解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的个性特征。方法:选择有肇事肇祸史且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目前仍在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龚耀先修订的Eysenck个性问卷为调查工具,一次性统一完成问卷,将结果与常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为个性外倾、情绪不稳定。结论: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存在着个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分析了构成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科室安全隐患的成因,即合并躯体合并症和传染病、不安心住院、体质差对药物的耐受性低等,总结了近年来我院应对安全管理的做法,包括加强安全意识、加大投入改进硬件设施、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能等,并就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3.
我们以广州市相关医疗单位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诊断的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为对象,对他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来源和程度,对精神科护士在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压力状况进行分析对比,以做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随机抽取我院精神科护士100人作为样本,用中国护士压力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00个样本工作压力总平均值为(79.08±21.1),其中在学历方面中专学历压力平均值为(62.4±13.32),大专为(68.16±14.8),本科方面为(80.67±17.12),职称方面初级压力方面平均值为(72.49±17.3),中级为(86.93±11.92),两者对比分析总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加上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的特殊性,使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更重,尤其表现在高学历、高职称护士方面.如不能有效缓解压力,不仅影响其心身健康,也易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这种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给予护士更多地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评价治疗效果。方法: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住院临床特征、治疗用药物等,对入组对象逐项填写并统计分析,并以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在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评定。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者除智能损害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外还存在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合并癫痫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ADL量表治疗前后评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者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是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有助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26.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归属的意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归属有学者有不同意见[1] ,我们以精神分裂症作比较对这一疾病的临床特征加以分析。1 对象和方法为 1994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患者 ,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 (CCMD 2 R)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经随访仍维持原诊断 ,资料完整者。共 39例 ,其中男 12例 ,女 2 7例 ;年龄 2 9~ 6 0岁 ,平均 (4 4 9± 19 7)岁 ;初中及以下文化 2 4例 ,高中及以上 15例 ;已婚 2 2例 ,离婚及丧偶 7例。对照组为在同期住院 ,首次发病 ,按CCMD 2 R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经随访仍维持原诊断者。随机选出…  相似文献   
27.
朴轶峰  曹喜山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3):147-147,149
目的:观察五氟利多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以五氟利多20-80mg/周巩固治疗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八个月,用大体评定量表(GAS)和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68.57%,以20-40mg/周治疗为宜,在20-40mg/周时副反应较轻。 结论:五氟利多维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朴轶峰  韩柏勋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11-2012
目的:探索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病患者发生危害行为的一般规律,从而有效地防范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自制调查表并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的资料、临床特征、危害社会行为特点等内容,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精神分裂症占首位,约90%,且识别率低、来治率离;伤害对象多为与其生活、工作有关系的人员,如妻子、父母、子女及其他亲属。结论: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识别率,加快落实以医院为依托、社区防治为主的三级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以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控制肇事率。  相似文献   
29.
例1,女,60岁,1978年起患精神分裂症,住院12次,使用最多的抗精神病药是氯丙嗪与奋乃静。1997年6月又因病情复发入院,用奋乃静治疗,最大剂量30mg/天,入院20天时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表现为口唇呈兔唇样运动、双手不自主搓丸样运动;患者对此感到不适与痛苦、强烈求治,不自主运动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