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对26例职业性慢性铅接触而未达到铅中毒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肌电图(EMG)检测,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慢性铅接触者有13.1%NCV轻微减慢,波幅下降者占27.2%。EMG总异常率为57.7%,其中以指总伸肌及桡神经的异常率最高。提示无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职业性慢性铅接触者部分已出现神经.肌电图的异常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亚临床铅神经病的敏感指标。指总伸肌及桡神经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杓型和非杓型两组,比较血压昼夜变化与室间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等指标。结果:非杓型组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睡眠时最低收缩压较杓型组显著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13例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治疗,但其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我科1991年10月~1998年1月间收治经CT和MRI明确为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46~75岁,平均(61.7±8.2)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1.2 分型 按1965年Debakey提出的分类法,Ⅰ型7例,Ⅱ型1例,Ⅲ型5例。1.3 临床表现1.3.1 起病情况 13…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RA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共饲养12周。饲养4周后,ATRA组ig 5 mg/kg的ATRA,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量溶剂,每天1次,至12周末处死各组动物。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管壁结构;提取组织RNA,qRT-PCR法测定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可见典型的AS斑块,可见薄层的纤维帽及大的脂质核心,以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内弹力纤维膜断裂;ATRA组内皮细胞形态基本完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GF-β1和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MMP-2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TRA组的TGF-β1和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MMP-2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ATRA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自发性缺血预处理(IP)对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0例MCA脑梗死病例按在一周内有无TIA史分为A组(无TIA史)及B组(有TIA史),A组按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腔隙性前循环脑梗死(LACI)的脑梗死亚型分为A1组,A2组,A3组;B组按TACI、PACI、LACI脑梗死亚型分为B1组,B2组、B3组,对患者入院第1天及发病后第90天后的神经功能进行NIHSS评分,对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CT体积按Streiner公式进行计算。分别比较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及A3组与B3组在发病第1天NIHSS评分,发病后第90天NIHSS评分及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体积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1与B1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结论自发性IP能缩小MCA区PACI型及LACI型脑梗死范围,减少致残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但对TACI型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腹膜形态和功能以及腹膜转分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腹膜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25%合糖透析液+脂多糖致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在造模同时给予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第30天后,测定各组腹膜功能,取壁层腹膜组织进行Masson染色,测定各组腹膜胶原厚度,RT-PCK方法检测脏层腹膜TGF-β1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腹膜透析液TGF-β1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腹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纤维胶原大量沉积,超滤量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腹膜病变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超滤量增多(P<0.05);模型组腹膜TGF-β1 mRNA的表达及腹膜透析液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下调腹膜TGF-β1 mRNA的表达,延缓腹膜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7.
【例 1】 男 ,14岁。因进行性肢体乏力 1年 ,于 1999年 1月14日入院。 2年前从开动的拖拉机上摔下 ,头颈部着地 ,当时不省人事 ,10分钟后清醒 ,无不适 ,仍正常上学和生活。 1年前抬重物后出现右上肢乏力 ,3个月后累及右下肢 ,并逐渐累及左侧肢体 ,入院前 2个月已站立不稳 ,不能行走。无肢体麻木及疼痛 ,无颈部疼痛、大小便障碍。 3周前在当地医院作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按外伤后颅脑病变治疗无好转。查体 :意识清楚 ,头颈部活动自如 ,脑神经检查阴性 ,右上肢肌力Ⅱ级 ,其余肢体肌力为Ⅲ级 ,四肢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踝阵挛阳性 ,双侧…  相似文献   
28.
110例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忠兴  黄帆  张慧  黄艺洪 《热带医学杂志》2006,6(3):F0002-F0002,F0003,F0004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早期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结脑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脑110例病人,按病程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组,并对3组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CSF)各项指标,影像学结果,以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38.2%(42/110)的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比例最高,达62.5%(15/24),中期有26.7%(8/30),晚期有33.9%(19/56);早期与中、晚期比较,P<0.01。腰穿CSF检查有40.0%(44/110)病例的CSF改变不典型,早期的比例最高,为50.0%(12/24),中期有20.0%(6/30),晚期有46.4%(26/56);早期分别与中期、晚期组比较,结果分别为P<0.05、P>0.05。CT总的阳性率为78.2%(68/87),但早期的阳性率仅为45.0%(9/20),中晚期的阳性率可达88.0%(59/67);早期与中晚期比较,P<0.01。110例中误诊44例,误诊率为40.0%,早、中、晚期误诊率分别为62.5%(15/24)、36.7%(11/30)、32.1%(18/56),早期误诊率与中晚期比较,P<0.01。结论结脑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各种辅助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亦不高,把临床和各种辅助检查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才能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不同部位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入院前后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的66例患者,于发病后第3天、第10天进行2次TCD检查.结果 ①MCA主干梗死后患侧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侧(P<0.01),患侧大脑前动脉(ACA)的Vm高于对照组(P<0.01),患侧MCAVm>ACAVm的生理关系消失.②深穿支梗死组和皮层支梗死组患侧MCAVm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P>0.05).③TCD动态观察揭示MCAVm随有效治疗而增加,42%(11/26)的患者闭塞血管可再通.结论 MCA区不同部位脑梗死其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部位、临床治疗选择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30.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忠兴  彭更生 《中原医刊》2001,28(11):44-46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老年人SAH和33例中青年SAH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的出现率低,昏迷、继发脑血管痉挛突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SAH符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的典型SAH表现者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