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24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探讨了成教护理专业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结核病中脊柱结核发病率较高,而脊柱结核合并脊髓、神经受压者也占有一定比例,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52例,脊髓、神经受压致不完全截瘫8例,作初步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笔者采用首芪五虫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0例,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门诊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8岁,平均48.5岁;病程10天~12年;诊断依据:周身或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瘙痒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2治疗方法采用首芪五虫汤治疗,药用:何首乌30g,黄芪20g,地龙、苦参、土茯苓各15g,乌梢蛇、僵蚕、蝉蜕、防风、苍术各9g,蜈蚣3条。小儿、老人和体弱者剂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10天为1疗程,一般连用1~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3疗…  相似文献   
14.
小儿咳喘     
李少川(天津中医学院教授) 咳喘初期,贵在疏风散寒,以微苦微辛为上,多以杏苏饮化裁。咳喘气急加麻黄、苏子,一开一降,体弱小儿,可去麻黄,加太子参、葛根、羌活、独活,仿人参败毒饮之意,扶正祛邪。里热壅盛以麻杏石甘汤加味,表实热盛,高热无汗,咳喘急促者,可加薄荷、豆豉、山栀、黄杏以清热疏表;痰声漉漉可加天竺黄、蒌仁、川楝、开胸涤痰;咳嗽明显者,加苦桔梗、前胡、白芥,以肃肺正咳。正虚邪实,应配羚羊粉,每日0.3~0.5克,可连服3日;方中麻黄,3~5岁小儿至少用5克,与石膏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产ESBLs的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改良三维试验和CLSI/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产ESBLs菌株。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单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9.3%和4%,单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28%和12%,同时产AmpC酶及ESBLs检出率分别为14.7%和0。两种菌单产AmpC酶和单产ESBLs的菌株以及同时产两种酶的菌株对亚胺培南保持较低耐药率,均低于15%,而对其它类抗菌素大于50%,耐药率均较高。两种菌产酶株与不产酶菌株耐药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酶株耐药情况严重,应慎重选择用药,减缓耐药菌株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穿刺性血管损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26例周围血管穿刺后出现局部肿块、血管杂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的形态、回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观察肿块内、破口处、肢体动脉和静脉内的血流信号。结果3例单纯性血肿,彩色血流成像肿块内无血流信号;19例假性动脉瘤,肿块内有低速的动脉血流信号,动脉与肿块的破口处有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和收缩期高速湍流血流频谱;4例动静脉瘘,在瘘口处可见有一股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和连续性高速分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穿刺性血管损伤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3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者进行了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甲状腺激素(FT_3、FT_4)及促甲状腺众素(TSH)测定。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清T_3、FT_3值下降,部分伴有T_4值下降,FT_4及TSH值正常,表明甲状腺激素浓度可因所患非甲状腺疾病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病理检查对子宫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宫腔镜和病理检查对子宫内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6例宫腔镜检查患者术前B超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80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172例(阴道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90.12%),宫颈管息肉130例(86.92%),内膜增生102例(92.16%),子宫肌瘤96例(96.88%),退化蜕膜及绒毛68例(95.59%),内膜炎26例(84.62%),内膜癌9例(88.89%),宫腔粘连8例(75%),超声异常但宫腔镜下无组织刮出48例(33.33%)。内膜呈分泌反应48例,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60.42%。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3.67%。结论:对可疑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应进行宫腔镜、阴道超声和病理检查。经阴道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对于子宫内赘生性病变阳性率高。宫腔镜下取标本增加病理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将Wistar大鼠分为三组:肝硬化组,给予四氯化碳等复合因素,给药组,除给CCl4等复合因素外,用赤栀黄合剂灌胃41天;正常组给以一般饮食及饮水。结果,与正常组及给药组相比,硬化组血T3、T4测定值低,甲状腺滤泡中胶质明显减少,滤泡细胞与胶质间空泡增多,滤泡上皮细胞内PAS阳性小滴数日增多。表明在实验性肝硬化期间甲状腺参与了抗疾病的代谢活动,其机理可能是肝硬化时肝细胞合成、转运T3,T4的蛋白质减少。运输中的T3,T4减少,活性甲状腺素不足,从而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功能活跃。赤栀黄合剂具有保肝,恢复甲状腺素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