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虽能较完全地切除肿瘤及相应转移的淋巴结.但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游离的皮瓣血运减少等不利因素,常于术后早期出现皮下积液.其总发生率为10%~60%。尽管大部分皮下积液患者通过反复抽吸、创面加压包扎等长期治疗能够得到治愈,但同时也延误了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用于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CT引导下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带泵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及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国际头痛研究会制定的有关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择期于CT引导下行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消炎镇痛液+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耳颞神经阻滞综合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以及服用止痛药和睡眠情况。结果:①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由7.97±1.07降为1、07±1.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服用止痛药物例数由治疗前29例(96.67%)降为治疗4周后3例(1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④睡眠不佳由治疗前29例(96.67%)降为治疗后2例(6.6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小青龙汤,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0%,对照组8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促、心悸、紫绀、水肿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加味小青龙汤组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门诊确诊的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中主症状为发作性眩晕,并且其眩晕与体位有关.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的患者40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SGB法3次/周,左右交替进行,每10次为1疗程,休息5d,行第2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推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微波照射对牙髓损伤阈值的动物实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海泉  徐远达  李江 《口腔医学》2000,20(3):126-127
目的 :研究微波照射对牙髓产生的影响以及确定其照射安全的阈值。方法 :对5只大白兔的 19颗前牙以不同功率密度的微波照射后 ,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牙髓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以 25mA或以下微波照射后未引起牙髓的不可逆的变化 ,是照射的安全阈值 ,而提高照射功率密度则造成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样均质样变性 ,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出血。结论 :临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微波功率的选择和时间的控制 ,以免损伤牙髓。  相似文献   
16.
张海泉  胡川  黄磊  路伟  王欣 《康复学报》2024,(2):110-116
目的 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过程中有4例因中途出院无法继续接受治疗而脱落,其中对照组3例,HD-tDCS组1例,最终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纳入27、29、30、30例。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25 min/d,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HD-tDC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HD-tDCS治疗,主要刺激电极置于偏瘫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C3/C4),4个接受极分别置于M1区四周约3.5 cm处的C1/C2、C5/C6、FC3/FC4、CP3/CP4区,电流恒定强度2 mA,电流起伏时间30 s,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悬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偏瘫侧下肢分离组合运动、动态闭链稳定运动、骨盆摆动和放松运动等悬吊运动训练,25 min/次,1次/d,...  相似文献   
17.
小儿坠落性颅脑损伤是小儿急性颅脑损伤的一种。因受伤的轻重不同及有无复合伤而表现不一,治疗也不尽相同。我们自1980年元月至1996年10月收治15岁以下小儿坠落性颅脑损伤158例,其中平房(3~sin高)坠落性颅脑损伤132例,其他原因的坠落性颅脑损伤26例,报告如下。本组:男122例,女36例。年龄最大15岁,最/J‘1例不到1岁。意识状态:清醒62例,嗜题40例,昏迷56例。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5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例。X线表现:线型骨折38例,凹陷骨折11例,粉碎骨折9例,颅底骨折13例。CT表现:硬膜外血肿31例,硬膜下血肿14例,硬膜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桓台县食品卫生执法工作情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法律文书书写方法,对桓台县1994~2002年存档的全部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卷书写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常规经胸内固定术治疗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试验组治疗后出现胸腔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并发症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两组治疗前CRP、PC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交叉验证的组合诊断方法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分析DCE-MRI联合IVIM-DWI对于提高乳腺癌良恶性诊断的诊断效能的作用。方法以乳腺病变数据为例,将交叉验证方法引入多变量组合诊断,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取灵敏度、特异度之和最大的预测概率作为最佳诊断点,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比较DCE-MRI和DCE-MRI联合IVIM-DW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当仅用DCE-MRI作为乳腺病变良、恶性测定的检查方法时,无交叉验证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以及预测概率求出的AUC值为0.82,最佳的诊断点为0.50;有交叉验证时,AUC值为0.83,最佳的诊断点为0.67,有交叉验证时的诊断效果优于无交叉验证。IVIM-DWI作为DCE-MRI的辅助手段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时,无交叉验证时,AUC值为0.93,最佳的诊断点为0.73;有交叉验证时,AUC值为0.95,最佳的诊断点为0.66,有交叉验证时的诊断效果优于无交叉验证,而且无论是否采用交叉验证,DCE-MRI联合IVIM-DWI的诊断效能均明显高于仅采用DCE-MR。结论在小样本情况下,可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提高模型的外推性,从而使建立的模型对于新观测数据有更好的适应性,提高诊断的科学性;DCE-MRI联合IVIM-DW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果优于仅采用DCE-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