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重症乙型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科治疗的早期重症肝炎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等指标的改善以及临床症状、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6.7%和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消化道改善,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而消化道出血、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存活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 HBV DNA、转阴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重症肝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阻断重型肝炎发展,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出血量大,及早进行止血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该院1999年以来对2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进行了紧急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引流是外科的基本技术之一,负压引流闭合术(VSD/VAC,Vacuum sealing drainage/Vacuum assisted closure)近十几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伤口。本院成功应用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拉米夫定片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我科近年来试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发现其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均来源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住院及门诊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治疗组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22~64岁,平均39岁;对照组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21~67岁,平均37岁;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功能的动态变化,为病毒免疫实验提供参考。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干预组。空白对照组PBMC正常培养,病毒干预组PBMC加入HepG 2.2.15培养上清液中浓缩的HBV共培养。分别在培养4 h、8 h、12 h、24 h、36 h、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进行细胞因子(CK)检测。观察细胞因子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病毒刺激对PBMC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病毒干预后IL-2的含量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因子含量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IL-4、IL-17A、IFN-γ、TNF-ɑ分泌高峰在8 h, IL-6分泌高峰在36 h, IL-10分泌高峰在24 h;空白对照组PBMC中IL-4、IFN-γ各时间点含量高于病毒干预组(P<0.05),IL-6、TNF-ɑ各时间点含量低于病毒干预组(P<0.05);IL-2、IL-10、IL-17A、含量除个别时间点均低于病毒干预组(P<0.05)。结论:病毒刺激后各细胞因子的分泌高峰不同,可根据各自分泌特点选择恰当的研究时间点;HB...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观察十精丸对老龄大鼠血清和皮肤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为论证十精丸的功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十精丸水煎剂对老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6w后,检测大鼠血清及皮肤中SOD、MDA含量。结果:十精丸高低剂量组血清和皮肤中SOD活力高于老龄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老龄对照组(P<0.01),尤以高剂量组明显。结论:十精丸具有提高老龄大鼠血清和皮肤中SOD活力、降低血清中MDA含量的作用。提示十精丸可通过增强老龄大鼠机体SOD活力、降低机体MD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能加速清除体内自由基,起到延缓衰老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加减滋水清肝饮对皮肤及肝脏中脂褐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复制黑色素沉着及肝细胞损伤动物模型,96只小鼠分为预防组:正常动物组、病理模型组、药物预防组;治疗组:正常动物组、病理模型组、药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用荧光法测定皮肤及肝脏中脂褐质的含量,用腿染色法观察皮肤及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中皮肤及肝脏的脂褐质含量都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皮肤形态学检查显示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元黑色素沉积或仅有少量沉积:肝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药物预防组能减少肝细胞损伤,药物治疗组能恢复肝细胞损伤,且效果好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加减滋水清肝饮能降低皮肤及肝脏脂褐质含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九转黄精丸对衰老小鼠皮肤及血清中脂褐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即分为4组,D-半乳糖制造衰老模型,给予九转黄精丸,以六位地黄丸作为对照,用荧光法测定皮肤及血液中脂褐质的含量,用髓染色法观察皮肤形态学改变。结果:九转黄精丸治疗组小鼠皮肤及血清中脂褐质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皮肤形态学检查显示九转黄精丸组无黑色素沉积或仅有少量沉积。结论九转黄精丸能降低小鼠皮肤及血清中的脂褐质含量。  相似文献   
7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它本身通常不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在部分患者中可使病死率增高。房颤可根据持续时间、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型;持续性心房颤动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心房颤动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42~71岁,平均52岁。经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房颤动,入选标准:阵发性房颤15例,每周至少发作2次,每次至少持续…  相似文献   
80.
黄晨  张春蕾  李源  孟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498-150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缺血后VEGF各亚型表达特点,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促血管生成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复制老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RT-PCR技术同管扩增VEGF和内参基因,比较VEGF各亚型与内参基因的比值,VEGF120、164、188的和为总VEGF。结果老年大鼠心脏总VEGFmRNA在缺血各阶段明显少于年青大鼠(P<0.01),而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推迟,老年大鼠第6小时总VEGFmRNA与GAPDH的比值(2.86±0.19)明显低于年青大鼠第3小时的比值(6.09±0.30)(P<0.001)。缺血后各时间点年青和老年大鼠的VEGF164所占比例最高,VEGF120最低。老年大鼠VEGF188的表达比例增加。结论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后VEGF表达减少,而且没有血管生成活性的VEGF188所占比例增加,可能导致老年缺血心肌血管生成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