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2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6例脑出血患者及10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率。结果脑梗死组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者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左旋去甲基苯环壬酯在比格犬体内生物利用度。方法 LC-MS/MS法测定比格犬口服和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比格犬口服给药2 mg/kg后5 min即可测得血中药物含量,口服给药后1 h左旋去甲基苯环壬酯在比格犬体内血药浓度达峰,给药后36 h血中药物浓度均已降至LLOQ以下。比格犬口服和静脉注射2 mg/kg左旋去甲基苯环壬酯的t1/2分别为(5.36±0.82)h和(6.73±2.00)h,Cmax分别为(141.88±51.03)和(591.84±144.61)μg/L;AUC(0-36 h)分别为(962.42±220.96)和(1572.06±365.80)μg.L-1.h;用AUC(0-36 h)计算比格犬口服单剂量左旋去甲基苯环壬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1.22±10.78)%。结论左旋去甲基苯环壬酯口服给药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5-HT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YL-0919在比格犬体内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比格犬按1.5 mg.kg-1剂量灌胃给药,第1天和第5天各给药1次,第2~4天每天给药2次。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YL-0919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首次和末次口服YL-0919(1.5 mg·kg-1)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287.73±106.50)和(220.07±58.90)ng·ml-1;tmax分别为(1.10±0.55)和(0.95±0.67)h;t1/2z分别为(3.28±0.85)和(3.02±1.20)h;MRT(0~24)分别为(4.16±0.59)和(3.81±1.22)h;AUC(0~24)分别为(1242.10±462.27)和(922.29±345.29)ng·h·ml-1;AUC(0~∞)分别为(1251.23±464.03)和(938.57±350.30)ng·h·ml-1;CLz/F分别为(1.41±0.74)和(1.95±1.23)L·h-1·kg-1;Vz/F分别为(6.43±2.79)和(7.11±1.90)L·kg-1。经配对t检验,多次给药达稳态后除AUC(0~24)和AUC(0~∞)降低外,其余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L-0919在比格犬体内多次给药后无明显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用反相离子对HPLC法测定ATP制剂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考察 80 18对梭曼兔的毒代动力学及小鼠组织分布的影响 ,探索 80 18对梭曼代谢解毒作用机制。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氮磷检测器测定兔静脉染毒后血中及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 ;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结合 [3H]梭曼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与梭曼对照组相比 ,80 18(1mg kg ,im 10min预给药 )在中毒后 15s时能使梭曼浓度由 (5 3.6± 13.3)mg ml显著下降到 (2 6 .2± 9.6 7)mg ml。毒代动力学参数表明 :80 18使C(± )P(_)梭曼的CL由 (2 0 .8± 1.5 )ml (kg·s)显著增加到 (38.2± 15 .3)ml (kg·s) ;使AUC由 (2 .0 8± 0 .15 )mg·s L显著下降到 (1.30± 0 .5 6 4 )mg·s L。 80 18预给药在小鼠皮下梭曼染毒后 30 ,90及 12 0s时 ,能使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由 74 .7,70 .5 ,88.7ng g降低到 5 4 .5 ,4 5 .6 ,5 0 .0ng g,但在以上时间点对脑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 ,80 18能显著升高小鼠 [3H]梭曼皮下染毒 (0 .5 4 4GBq ,119μg kg) 0~12 0min后血浆与小肠中结合 [3H]梭曼的分布。结论 :80 18可能通过改变梭曼的分布 ,降低了血中梭曼的初始浓度而起到促进梭曼代谢解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考察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对梭曼兔的毒代动力学的影响来研究肝肠对梭曼代谢解毒作用。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氮磷检测器测定兔梭曼静脉染毒后血中游离C(± )P(_)梭曼浓度。结果 :与梭曼组相比 ,肝动脉、门静脉都结扎与保留肝动脉 ,结扎门静脉两种处理后 ,兔梭曼静脉染毒 (4 3.2 μg kg ,相当于 4×LD50 )后各个时间点血中游离C(± )P(_)梭曼浓度升高 3.6~ 19.3倍不等。毒代动力学参数表明 :门静脉结扎及门静脉与肝动脉联合结扎都显著降低了C(± )P(_)梭曼的清除率 (CL)和表观分布容积 (Vd) ,而分别使AUC由 (2 .0 8± 0 .15 )mg·s L显著增高到 (18.2± 2 .96 )和 (2 2 .9±3.73)mg·s L。结论 :肝肠对兔梭曼高剂量静脉染毒后游离C(± )P(_)梭曼的消除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抗抑郁新药阿姆西汀(S-071031B)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特点。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单剂量(20mg·kg-1)灌胃给药后,分别于15min、2、6和24h处死取血并解剖主要组织,采用LC—MS/MS测定阿姆西汀在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sD大鼠灌胃给药15min后即在胃、小肠和肝脏组织中药物浓度达峰值,给药6h后在睾丸组织中药物浓度达峰值。而在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肌肉组织及血浆均在给药后2h达到峰值,24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降至较低水平。结论阿姆西汀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人血后可广泛分布到体内各组织中,药物在体内也快速消除,无组织蓄积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张振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24-1926
目的 了解病房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防范能力.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78名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房护士对地面湿滑、道路不平、光线昏暗、患者步态不稳、下肢无力、高龄、突然改变体位、直立型低血压等因素的认知率较高,而对患糖尿病、服用特殊药物、患者自我评价能力过高等因素的认知率偏低.结论 对住院患者开展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重点监控和管理高危患者和目标人群,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传统洗头方法浪费人力、时间,目前市面售全自动洗头车价格昂贵,不易被接受,尤其在基层医院更得不到推广,我科2011年1~6月采用自制简易洗头车用于卧床患者洗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不锈钢材料焊接. 1.2洗头车结构 包括支撑架、水箱、喷淋头和底架,支撑架上部装有水箱,水箱下部出水口上装有喷淋头,支撑架中间前面装有盆架,盆架上可放置专用洗头盆,盆架的下方有固定在支撑架下部前面的底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图1).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