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RS)自20世纪80年代末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近年来在欧美国家DBS几乎完全替代了立体定向毁损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病。另外,DBS治疗癫(?),顽固性疼痛,某些精神疾病(如强迫症、抑郁症),摄食障碍等目前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已显示出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应用18F-FDG PET显像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深部脑电极刺激(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 5例晚期PD患者行双侧STN DBS植入术.DBS术后6个月,每例PD患者分别于"开"(处于DBS刺激状态)、"关"(停止DBS刺激状态)状态下行18F-FDG PET静息显像,并对每例患者进行统一PD量表(UPDRS)运动评分.通过统计参数图2(SPM2)软件对图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双侧STNDBS对脑葡萄糖代谢尤其是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 DBS使PD患者豆状核(苍白球)、双侧丘脑、小脑及远隔顶叶皮质的葡萄糖代谢降低,中脑及脑桥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开"和"关"状态下PD相关模式(PDRP)评分分别为2.12±15.24及4.93±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PDRP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 双侧STN DBS能够明显改善晚期PD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整个神经网络实现.  相似文献   
73.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Palsy,PSP)又称为Steele Richardson Olsgewski综合征),作为中老年的神经变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已越来越趋于为帕金森综合征的主因之一,但国内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1964年Steele、Richardon与Olsgewsdi在美《神经病学文献》杂志上率先报告,尽管在本世纪已有类似病例用英、法语发表,首例追溯出的PSP的临床病理研究报告是在1951年,另一方面若干尸检证实的中脑肿瘤侵及脚也可致“PSP”症状。  相似文献   
74.
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手段之一,包括内囊前肢毁损术、扣带回毁损术、尾状核下束毁损术、边缘系统脑白质切开术。为了进一步探讨毁损手术治疗强迫症的生物学基础及手术疗效,本文对强迫症的病理环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脑部疾病。患病的人常常出现的症状包括:手脚的不自主抖动,肢体的僵硬感,动作变慢等等。近年来,国内外神经病学领域对帕金森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治疗方面,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室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相似文献   
76.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进行静止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运动评分,并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STN的DBS治疗对脑内代谢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的DBS治疗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脑干(中脑、脑桥)、双侧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双侧前额叶底部海马的脑代谢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侧STN的DBS治疗可能通过兴奋STN轴突的方式,使其投射区域的基底上行和下行通路以及相应的皮层高级中枢的代谢改善,从而使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77.
目的:应用SPM(统计参数图)对强迫症患者和正常人的PET图像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材料和方法:男性强迫症患者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6例,分别行^18F—FDG PETT显像,应用SPM(统计参数图)对患者和正常人的PET图像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SPM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代谢增加的脑区域有左侧扣带回(Brodmann 32区)、左侧上额叶灰质(Brodmann 10区)、左侧中额叶灰质(Brodmann 9区)、左侧中额叶白质、左侧下额叶白质、左侧壳外白质、左侧边缘叶前联合白质、左侧海马旁回(Brodmann30区)、左侧丘脑背内侧核、左侧小脑扁桃体、右侧中额叶白质、右侧壳外白质、右侧丘脑背内侧核。结论:SPM分析可以显示强迫症患者的异常额纹状体丘脑环路,是分析功能代谢的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41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12个月应用HY分期、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价其病情、运动状况、情绪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患者UPDRSⅢ、HADS及PDQ39评分较术前极显著改善(均P<0.001),HY分期在“开”及“关”状态均明显改善(P<0.05,P<0.001);Spearman相关性检验提示HADS抑郁评分与PDQ39中情绪状态、羞耻感及总评分变化正相关(r分别为0.35、0.37、0.34,均P<0.05),与HY分期、UPDRSⅢ不相关。HADS焦虑评分与其均不相关。结论STNDBS能改善PD患者的情绪,特别是抑郁状态,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脑深部电刺激(DBS)已被广泛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DBS对帕金森病(PD)所有症状均有改善,但对该疗法的长期随访观察资料还较缺乏,我们在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2002—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等接受STNDBS的原发性PD  相似文献   
80.
胼胝体切开术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胼胝体切开术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重点叙述了胼胝体切开术的病例选择、疗效评价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说明胼胝体切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癫痫外科治疗方法.有其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应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行癫痫病灶切除术者方可应用,同时手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