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2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丹芍疏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FALD)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кB(NF-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丹芍疏肝颗粒组(D组)、阿托伐他汀组(A组),另设正常组(N组)。治疗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水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血糖、肝功能、脂质过氧化指标和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NF-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丹芍疏肝颗粒组TC、TG、GOT、GPT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大鼠丙二醇(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降低(P0.05);丹芍疏肝颗粒组MD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SOD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3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丹芍疏肝颗粒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病变轻于模型组。4阿托伐他汀组和丹芍疏肝组大鼠肝组织NF-кB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芍疏肝颗粒对NAFLD的肝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下调NF-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总结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 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经影像科首先确诊,收入临床相关科室治疗后的随访患者32例,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实验室相关阳性指标的意义,并依据IgG4相关性疾病国际共识的诊断标准,最终做出诊断.结果 共有14例患者纳入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结论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具有较为特异的CT影像学表现,是主要的确诊方式,在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而其临床表现确较为多样无特异性,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3月8例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状况。结果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平均(20±3.3)分;6例患者成功再通,术后NIHSS评分改善≥14分,90 d随访临床结局优良;2例部分再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且死亡。结论对急性基底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4.
李菲  方邦江  姜超    徐中菊 《陕西中医》2022,(9):1252-1255
中医药防治疾病历史悠久,中药复方的应用为中医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在“急性虚证”学术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益气活血方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并倡导“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同时施行益气活血的治疗策略,为中医药防治急性脑血管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5.
为评价我国东部沿海水域中抗生素的生态学危害,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得7篇文献,并计算水域中各抗生素的风险商值(risk quotients,RQ).结果显示,渤海湾、海河和珠江流域抗生素RQ值总体较高,大于关注水平(level of concern,LOCs)的抗生素RQ值的比例分别为70%,55.6%,67.5%.其中,渤海湾中氧氟沙星RQ值最高,为451.3,其次为海河的红霉素,RQ值为215;莱州湾、黄浦江、九龙江和北部湾抗生素RQ值均较低.提示渤海湾、海河和珠江流域抗生素残留生态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6.
恶性淋巴瘤多药耐药主要通过影响转运、细胞死亡、药物靶及其他方式诱导产生.RNA干扰(RNAi)是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RNAi技术在逆转恶性淋巴瘤多药耐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检测丙烯酰胺(ACR)接触工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NSE作为ACR接触早期生物标志物的意义.方法 于2010年对某丙烯酰胺制造厂101名接触工人和37名非接触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水平,比较接触组和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人群血清NSE水平[(4.38±1.28) μg/L]相比,接触组工人血清NSE[(5.50±1.88)μ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工人血清NSE水平与空气ACR、皮肤表面ACR水平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皮肤ACR水平高和空气ACR水平高是血清NSE升高的危险因素,使用防护措施是保护因素.结论 ACR接触工人血清NSE升高,血清NSE水平可作为早期接触ACR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8.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雨含  姜超 《吉林医学》2011,(7):1354-1355
目的:观察在基层及社区医院中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经辅助检查确诊,因故不能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密切观察临床转归的情况下尽早联合使用2~3种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同时内服外敷中药加针灸治疗。结果:治愈、好转病例中腹痛多在当天减轻,4d内基本缓解。27例经复查B超正常,治愈率为90%,有效率为93.33%。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比较,该疗法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阑尾炎是一种积极、稳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肉桂和赤石脂相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HPLC测定肉桂单煎液和肉桂与赤石脂不同比例配伍合煎液的水提液和挥发油中肉桂酸和肉桂醛的含量,从药效物质基础变化研究赤石脂对肉桂的相畏作用。方法:取肉桂,肉桂1∶1配伍赤石脂和肉桂1∶3配伍赤石脂3组药材,采用加热回流提取和挥发油提取法同时提取,同时收集水提液和挥发油两组成分,对提取成分采用HPLC分析。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二元线性梯度洗脱0~30 min,90%B~65%B(10%A~35%A);30~50 min,65%B(35%A)的条件,测定水提液中肉桂酸和肉桂醛的含量。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0~30 min,65%B(35%A)的条件,测定挥发油中肉桂醛的含量。结果:肉桂1∶1配伍赤石脂及肉桂1∶3配伍赤石脂水提液中肉桂酸的含量照单煎肉桂药材分别下降30.71%,53.54%,未检测到肉桂醛。挥发油中肉桂醛含量分别下降7.21%,75.89%。结论:肉桂与赤石脂配伍后肉桂酸和肉桂醛含量均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赤石脂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环境下可诱导分化为多胚层来源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等.椎间盘退变主要源于髓核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髓核细胞为类软骨细胞,随着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细胞载体可再生出组织工程化的髓核细胞,将其植入椎间盘,从而阻止和逆转椎间盘退变,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