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6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患者安全是当今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伊利诺州护理协会提出的预防发生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护理人员要落实患者安全知识的职前训练和在职教育[1].国外在患者安全运动的起始阶段就已经重视并开展了患者安全教育,而我国在此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2],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缺乏此方面的内容.另外,我国现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临床实践课程中,患者安全知识并未得到充分体现[3],如何在护理人员中有效地开展患者安全教育工作,仍是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护理人员患者安全知识教育相关知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相关工作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用米非司酮联合疏肝散结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月经量,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月经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应用疏肝散结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资料与方法患儿男,出生18h,因出生后皮肤青紫,吃奶反应不佳伴吐沫,于2004年3月26日3pm2分如我院新生儿科。患儿系G3P2L1,足月平产出生,患儿生后青紫窒息,Apgar评分6分。经抢救处理后青紫缓解,但吐沫,吃奶少,伴反应欠佳,呼吸快,无呻吟,无呼吸暂停,咳嗽,无嗜睡,抽搐等症状,母35岁,孕期健康,无不良嗜好及有害有毒物接触史。(1)体检:T36℃,P152次/分,R55次/分,WT3.1kg。反应欠佳,具特殊面容:面圆而扁平,鼻梁底平,两眼距宽,腭弓高,耳小,双手通贯掌。皮肤青紫,无黄染,皮肤较苍白,面部、躯干部可见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未…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99.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预防儿童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全麻手术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躁动发生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6±2.6)分和21.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3.1)分和4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对儿童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发生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因素及其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诊断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产妇及其新生儿资料,其中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的产妇共189例,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组,病理证实无胎盘、胎膜病变者为对照组,共131例,分析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因素,并比较其与新生儿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绒毛膜羊膜炎组中剖宫产、胎膜早破>24h、产前发热、产前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65、13.386、18.693、15.933,均P<0.05),虽然单纯胎膜早破>12h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胎膜早破<12h并合并母亲产前发热、产前CRP升高时,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694、6.522,均P<0.05).②绒毛膜羊膜炎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性肺炎、围产期脑损伤及围产期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074、31.411、8.928、10.247、8.829、7.155,均P<0.05).结论 胎盘病理诊断对新生儿发病病因诊断及预防、治疗新生儿并发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胎膜早破>24h,以及虽然胎膜早破时间短但合并产前发热、产前CRP升高、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均应行胎盘病理检查.对于高危孕妇尤其是合并胎膜早破或产前发热者,需要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