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6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N-WASP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行N-WA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表达差异。对癌组织N-WASP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总体生存率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癌组织N-WAS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P0.001)。癌组织中N-WASP低、中表达的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0.01)。癌组织N-WASP表达水平(P0.01)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癌组织N-WASP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N-WAS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下降,并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中不同观察时间内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的发生率,并评价再次电隔离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6·4±12·3(45~73)岁;随机分为三组行CPVI,组A实现肺静脉电隔离不予观察,组B电隔离后观察时间30min,组C电隔离后观察时间60min,评价肺静脉传导恢复发生率并对其再次行电隔离术。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组A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组B和组C。肺静脉隔离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三组中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B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8例(25%),60min电位恢复共10例(31·2%);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6例(18·8%)。组C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9例(30%),60min传导恢复共11例(36·7%);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7例(23·3%)传导恢复,60min共8例(26·7%)传导恢复。平均随访6·7±2·3(4~9)个月,组A17例(60·7%)、组B27例(84·3%)、组C26例(86·7%)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P=0·04。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率为30%左右,多数发生在肺静脉隔离后30min内,再次电隔离术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拟设计一种在无操作时能完全隔离感染动物,又能在日常照料动物时形成定向气流的实验装置,保证非人灵长类动物正常生物学特性表达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气溶胶感染。方法 使用具有氯霉素抗性的大肠杆菌(Cl+, E.coli, Rosetta菌株)作为指示微生物,观察处于本实验装置中非人灵长类在实验中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气溶胶采集装置及沉降菌采集的方法对本实验装置内外的指示微生物进行监测。结果 在内笼指示菌富集时,本实验安全装置的外笼无论在开启还是关闭状态下,房间内、笼外及外笼均未检测到指示菌及气溶胶。结论 本实验装置能保证非人灵长类正常生物学特性的表达,并可有效防止气溶胶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在我院接受原位心脏移植的10例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过程和护理环节。结果:10例患者接受手术后有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经过严密免疫抑制监测、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严重排斥反应。结论:严密的免疫抑制监测和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避免排斥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改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T"型管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疗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改良引流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改良"T"管引流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血压、CHD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的测定 ,分析了解CHD、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的变化情况。对本院住院的6 7例CHD患者 ,5 3例高血压的患者测定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 ,并与 3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正常人进行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高血压患者TC、TG、apoB10 0均升高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LDL、Lp(a)升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HD组与正常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CHD患者TC、TG、apoB10 0、Lp(a)升高 ,apoA1降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HDL降低 ,LDL升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高血…  相似文献   
18.
周立  杨红林  沈韬 《临床军医杂志》2016,(11):1150-1152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桥接组患者26例,钢板组患者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对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结果桥接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骨不连、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在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另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操作方面较锁定钢板更为简便,结构更稳固。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初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高新武器的悄然出现和使用,使战场环境日趋恶劣,伤情复杂,既往采用的前接后送分级救治的战时后勤保障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步向现场抢救、区域救治、军民同治的方式转变,使现场救护和卫勤保障都面临很多困难,给一线救治及后勤医院组织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结合战争形势演变过程,对外军后勤营救后送阶梯及医疗救护保障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机制包括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以及心房内微折返,在三维标测系统的电激动图上均有可能表现为局灶特征,故难以作出进一步鉴别.晚近,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引下行局灶性房速导管消融时,2例在靶点部位标测到类似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的"舒张期电位",现报道如下,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