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01.
三维图像上颌窦口面积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和窦口引流通畅的上颌窦炎症患者上颌窦口、筛漏斗外口面积 ,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经过螺旋CT冠状位扫描或轴位扫描的原始数据被传输到SunUltra 10Aw 3 1工作站上 ,然后利用Navigator软件行仿真内镜成像 ,调节CT仿真内镜阈值 ,观察窦口 鼻道复合体(ostium meatuscomplex ,OMC)等解剖结构 ,测量像素面积。在相同物距、视角等条件下 ,测量某一线段在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上的像素比 ,计算出面积。对正常组数值与炎症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鼻甲、鼻道和窦口 鼻道复合体等结构在仿真内镜下能更好地被显示 ,正常组上颌窦口的面积为 (16 45± 1 2 1)mm2 ,炎症组上颌窦口面积为 (18 2 8± 2 12 )mm2 。正常组筛漏斗外口面积为 (15 0 7± 0 78)mm2 ,炎症组筛漏斗外口为 (17 19± 1 5 9)mm2 。结论 正常组与炎症组上颌窦自然口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而筛漏斗外口面积差异有显著性 ,提示筛漏斗外口的增大可能是窦口非阻塞性上颌窦炎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2.
通过一组豚鼠利多卡因中耳腔灌注后耳蜗电图的变化观察,发现利多卡因对耳蜗电位的抑制是暂时的,灌注后60分钟开始恢复。认为利多卡因透过圆窗膜到达内耳发挥抑制作用;利多卡因中耳腔灌注可能是治疗耳蜗性耳鸣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3.
1986年3月~1986年7月5个月中,我科共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SR)检查72例,有22例同时进行耳蜗电流图(E CochG)检查,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4.
近十多年来对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研究明显进展 ,越来越多的疾病都认为与它的感染有关。突发性感音神经耳聋 (间称突聋 )的发病原因不明 ,近年来有认为此病的发生和病毒感染有关。我们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出突聋患者血清中CMV、DNA片段 ,以探讨HCMV在突聋发生中的病因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突聋组 :1991年 5月~ 1992年 7月武汉地区突聋患者 31例符合突聋诊断标准[3] ,其中男性15例 ,女性 16例。年龄 19~ 6 4岁 ,平均 34 8岁。均为单侧突聋 ,2 8例伴耳鸣 ,5例伴眩晕。本组病例均于发病 1周内就诊。对照组 :30例同期…  相似文献   
105.
鼻渊舒口服液加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联用鼻渊舒口服液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9例慢性鼻窦炎受试病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联合应用鼻渊舒口服液和盐酸氨溴索,乙组单独服用鼻渊舒口服液,丙组单独服用盐酸氨溴索,均连续服用21天.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记分量化评估,考核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甲组显效率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P均<0.05.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胀、反酸、恶心,甲组出现8例(8/70,11.43%),乙组出现6例(6/66,9.09%),丙组出现7例(7/65,10.77%).结论 对Ⅰ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可首选鼻渊舒口服液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其中任一种药物,而且药物的安全性也好.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听觉干预手段对聋儿声调辨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聋儿对声调的识别能力,以指导聋儿的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3组:人工耳蜗组、助听器组和对照组。人工耳蜗组和助听器组均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人工耳蜗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在2.5~7岁;助听器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对照组28例为听力正常儿童,男13例,女15例,年龄3~6岁。测试3组儿童对单音节词声调、扬扬格词声调的识别能力。结果人工耳蜗组对单音节词、扬扬格词声调的识别能力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1),但弱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的听觉干预手段对聋儿声调识别能力有影响,人工耳蜗对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较助听器有更好的声调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7.
幼儿普通话声调辨别词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编制一套幼儿普通话声调测试词表,并对其进行初步测试评价。方法①参考幼儿早期言语发展相关文献及公开发行的幼儿读物,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较为熟知的词汇,并设计常用词问卷对小儿家长、幼教老师等进行调查,确定基础词库;②从音素平衡、声调组成、图片表意等方面考虑,筛选出64个含单音节词及双音节词组成《声调测试词表》,该词表分为音素组成完全匹配的两个部分;③用图片代表部分词表用字让小儿熟悉测试内容后,标准普通话口语给声,采取听说复述法对20名2~3岁幼儿的声调辨别率进行开放项测试,由听力师、小儿亲属及幼教老师共同判断小儿的辨别结果;④计算小儿对该词表的声调辨别率,并比较其对词表中两配对部分的辨别情况。结果①初步制成了含单音节词28个、双音节词36个的幼儿普通话声调测试词表;②词表分成两配对部分后,有一定的同质性。结论编制的幼儿普通话声调测试词表有较合理的原则和内部结构,可以用于评估幼儿普通话声调辨别。  相似文献   
108.
正常听力青年人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利用耳声发射分析仪CELESTA503对20名正常听力青年人进行了DPOAE和TEOAE测试,结果发现平均DPOAE图中有两个反应高峰,分别位于1kHz和6kHz附近,两峰之间于3kHz左右有一反应低谷。左右耳及性别差异对DPOAE无显著性影响。DPOAE的反应幅值随两个初始纯音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平均检测阈值在30~45dBSPL之间。当初始音强度≤70dBSPL时,平均I/O函数曲线未见明显饱和现象。若采用不等强度的初始纯音(L1=70dBSPL,L1-L2=5dB)刺激,在中频部分(1.5~4kHz)可获得较等强度初始纯音刺激时高的DPOAE反应。由80dBpeSPL短声诱发的TEOAE检出率为100%,平均幅值4.11±3.99dBSPL(x±s)。两种耳声发射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诊治颈动脉体瘤4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诊治4例颈动脉体瘤的体会。认为彩色Doppler超声(彩超)检查和颈动脉造影,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有较高的价值。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前应行颈总动脉压迫锻炼,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术前彩超和DSA结果,以及术中所见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10.
热休克蛋白70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热休克蛋白是生物进化最保守的伴随细胞蛋白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 ,参与抗原提呈加工、协同免疫及自身免疫 ,已证实与许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就近几年来关于热休克蛋白 70 (热休克蛋白家族主要成员之一 )在内耳的表达以及热休克蛋白 70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一概述。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s ,HSP) ,又称应激蛋白(stressprotein ,SP) ,广泛存在于原核、真核细胞中 ,进化上高度保守 ,具有显著同源性 ,在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生物细胞受到各种理化因素 (如热、氧化剂、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