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1 引言 CT对肝内占位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定性诊断率在80%以上。肝脓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本文通过对经手术证实的26例肝脓肿CT表现的观察,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提出一些看法。 2 资料和方法 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1~65岁,其中以45~55岁居多,17例。B型超声波检查:诊断为肝脓肿1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8例。CT诊断为肝脓肿23例,肌内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92.
抗ICAM-1抗体联合IGF-1治疗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家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抗ICAM-1抗体治疗组、IGF-1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动物,采用经眼眶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M2段的方法建立家脑猫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3d和7d进行Philip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磁共振T2WI高信号体积测量和TUNAL法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联合治疗组7d时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最终梗死体积缩小、凋亡细胞数减少(分别为:40.83±4.36;0.49±0.06;21.59±7.28),明显优于抗ICAM-1抗体治疗组(分别为:55.83±3;1.03±0.08;34.03±0.08)和IGF-1治疗组(分别为:61.00±2.96;0.73±0.07;39.73±0.07),P<0.05.结论 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治疗脑梗死,能够从多环节减轻和阻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显著提高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利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技术探索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资料与方法 36例急性PQ中毒患者及其年龄、性别、职业相匹配的对照组36名进入本实验,搜集必要临床资料,行MRI 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 WI、重度T2*加权成像(ESWAN)-SWI和FAIR检查.比较两组不同脑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差异及其与血毒物浓度的关系.结果 SWI未发现异常出血灶.中毒患者中脑及额叶的rCB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降绝对值与血毒物浓度呈弱相关.不同脑区的rCBF值有明显差异,海马区血供较丰富.结论 急性PQ中毒可能影响了某些脑区的微循环(比如中脑),从而造成特异性损害. 相似文献
94.
刘怀军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7):1886-188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CG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A组50例予小剂量雷公藤,起始剂量为0.5mg/(kg·d);B组50例予常规剂量雷公藤,起始剂量为1.0mg/(kg·d),比较2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变化,观察2组疗效(临床及中医证候)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24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均明显下降(P均〈0.05)。B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下降较A组更明显(P〈0.05)。2组治疗总显效率(临床及中医证候)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CGN,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5.
3.0T MR DTI及1H-MRS评价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急性百草枯(PQ)中毒后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法 收集急性PQ中毒患者26例(病例组)及与其年龄、性别、职业相匹配的对照者26名(对照组),行MR T1WI、T2WI、DTI和1H-MRS检查.DTI数据分析选择额叶、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海马等兴趣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弥散系数(DCavg),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组间差异与血毒物浓度的关系.1H-MRS选择基底节、海马、中脑、额叶4个兴趣区,分析主要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脂质(Lip)与肌酸及磷酸肌酸(Cr)的比值变化.结果 病例组黑质网状带DCavg值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3),下降绝对值与血毒物浓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30,P=0.16).FA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基底节区的MI/Cr比值及海马区Lip/Cr比值较对照组增加(P=0.02、0.03).结论 急性PQ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1H-MRS和DTI参数的改变,可能反映PQ中毒后大脑的某些区域处于轻度的水肿状态,微观代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预后评估是外伤性颅脑损伤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最主要的评估手段是临床评分与影像学。近年来神经功能影像学在损伤脑组织的分子水平、代谢、脑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提供了崭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损伤局部的病理变化与功能改变,在昏迷的预测、皮质脊髓束功能恢复、认知障碍及其恢复,以及神经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等预后评估方面涌现出了较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7.
创伤性脑损伤(TBI)引起的多种病理改变明显影响病人生存与预后,而临床评估方法难以准确判断,MR扩散成像、波谱技术、血流成像等方法能有效及无创性地显示TBI所致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轴索与白质损伤、脑组织代谢异常以及血流灌注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外伤的病理生理状态,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MRI特征性表现和分型。方法:采用1.5T MR,对50例HI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必要时行MRA(42例)、增强扫描(4例)及T2*WI(27例)。结果:根据梗死、出血的形态、部位进行MRI分型。Ⅰ型:脑叶HI:22例(44.0%)脑回状、斑片状出血位于皮层和/或皮层下白质。Ⅱ型:脑深部(基底节及丘脑)HI:17例(34.0%);Ⅲ型:小脑HI:14例(28.0%);斑片状、线状出血位于梗塞区内、边缘。混合型(Ⅰ型+Ⅱ型):3例(6%)。T2*WI呈低信号。结论:HI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脑梗死部位、面积有密切关系。新的MRI分型有助于对HI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指导临床治疗。T2*WI有助于HI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0.
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社会步伐的日趋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则最为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风寒、劳损、外伤等因素作用导致颈椎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使颈椎关节和韧带的松动错位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的一种颈椎慢性病变[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