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3-2014年吉林省、黑龙江省烟区首次大面积发生烟草靶斑病,损失严重。采集吉林省柳河县、黑龙江省林口县和宾县的烟草靶斑病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2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2、AG-3、AG-4进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此12个菌株均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菌株发生融合反应,不与其他融合群发生融合;随机选取3个县各1个代表性菌株,提取菌丝基因组DNA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与比对,菌株HLJ-2、JL-1、HLJ-7的ITS序列与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菌株LF-2、LJT-8(AG-3融合群)的同源性达99%~100%,因此推断,吉林省、黑龙江省烟草靶斑病菌与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应属于同一个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Rhizoctonia solani AG-3)。根据各菌株在鉴别寄主上表现的抗性不同,可将吉林省、黑龙江省所有菌株分为3个致病类型,即致病类型Ⅰ、致病类型Ⅱ和致病类型Ⅲ。同一省份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差异,黑龙江省菌株3种致病类型均有,以致病类型Ⅱ为主;吉林省菌株只有致病类型Ⅰ和致病类型Ⅱ。分别选取3个省的强致病力菌株,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了我国21个主栽烟草品种对靶斑病的室内抗病性,结果表明:没有免疫或抗病品种,‘龙江981’、‘NC297’对供试的3个强致病力菌株均表现中抗,‘中烟202’、‘云烟97’、‘NC55’、‘KRK26’和‘G28’分别对不同菌株表现中抗。  相似文献   
62.
Mapmarker/Exp 3.0遗传图谱构建中重要参数设置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pmarker/Exp(3.0)是目前分子作图中应用最广的软件之一,但由于许多重要参数的默认值并非是作图的最佳值,影响提高作图的精确性.本文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近交系(F_8)作图群体为实例,对Mapmarker/Exp 3.0软件在遗传作图中不同LOD值、max distance值以及用compare and try、compare和order 3种排序方式对遗传图谱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比较, 结果表明,作图过程中,不应强求采取统一LOD值,对于特殊的连锁群可采取不同的LOD值;max distance值在20至50为宜,值过小容易遗漏大量本来正确连锁的标记;小于等于7个标记的连锁群可直接用compare命令排序.  相似文献   
63.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优质小麦资源中LMW-GS等位基因与小麦品质的关系,以及在改善小麦品质方面的潜在价值,利用小麦Glu-A3和Glu-B3基因的特异引物从强筋型、中筋型和弱筋型小麦共计10份材料中分离出LMW-GS基因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14个新的核苷酸变异类型和4个肽链变异类型。其中,14个新的核苷酸变异类型中,4个为Glu-A3基因变异类型,1个为Glu-B3基因变异类型,9个为Glu-D3基因变异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有2个半胱氨酸数目特殊的亚基类型被发现,一个是来自师栾02-1含有9个半胱氨酸残基的GluA3-18基因,另一个是来自偃展4110含有7个半胱氨酸残基的GluD3-13基因。  相似文献   
64.
在小麦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银耳粉,按传统方法制作银耳馒头,对银耳馒头进行感官评价,采用质构仪对其质构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银耳馒头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银耳粉含量为4%的馒头,感官评价总分最高,咀嚼性符合人的感官适口性,硬度和胶黏性低,弹性好。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银耳馒头与纯小麦馒头相比,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0.68%、3.33%,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1.71%、0.12%,钙、铁及锌含量分别增加28.00%、19.14%和4.87%。  相似文献   
65.
选择我国面积大、分布广泛、资源数量多的五类桦木属植物群系(白桦(Betula.platyphylla)、黑桦(B.dahurica)、红桦(B.albosinensis)、亮叶桦(B.luminifera)、枫桦(B.costata)),在群系水平上探讨其气候生态位,通过拟合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定量分析其地理分布与各气象指标间的关系,据此估计其气候生态位核心分布区与最大分布范围,并以ROC曲线法检验各类桦木属植物群系的超体积生态位模拟的准确程度,结果均为极满意。说明综合文中几项气象指标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五类桦木属植物群系(亚群系)的气候生态位模型。应用PCA双序分析,探讨了不同气象指标最适生态位与生态幅宽度对桦属植物分布的影响。显示,白桦属低温、低湿、宽生态幅种,红桦属高温、高湿、宽生态幅种;枫桦与黑桦属低温、低湿、窄生态幅种;亮叶桦属高温、高湿、窄生态幅种。白桦、红桦群系表现出较宽生态幅,与最适生态位指标相关性相对较弱。枫桦、黑桦群系分布特征受极端低温(T_(min))、最冷月均温(Tc)、年均降雨量(AP)、Kira温暖度指数(W_I)四项生态幅指标相关性较强,与最低温和蒸发量指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年均温存在较强负相关。亮叶桦群系分布与最热月均温(Tw)、湿润指数(HI)、温暖指数(WI)及年均降雨量(AP)存在较强正相关,与极端低温(T_(min))、最冷月均温(Tc)等存在强负相关。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各类桦属植物的种质保护、引种绿化,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为五类桦属植物的潜在种质区域迁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珍稀濒危植物天然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在荒漠地区自然生态平衡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已处于濒临灭绝状况,本文研究了保护挽救物种资源。【方法】采取平茬技术在天然沙冬青上的应用,探索沙冬青老林平茬复壮后萌蘖丛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运用隶属度函数法对灌水前后萌蘖丛和对照丛沙冬青的抗干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灌水前后萌蘖丛的抗旱综合评定结果均大于对照丛,随着干旱胁迫的解除,沙冬青抗干旱能力呈现减弱的趋势,平茬处理下的沙冬青萌蘖丛抗干旱能力最大。【结论】平茬提高了沙冬青植被的养分保有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抗旱能力增强,同时为天然沙冬青保护和开发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于2018年4月-10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9月)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液流速率变化进行监测,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胡杨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茎干液流日变化趋势呈几字"宽峰型";夏季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液流启动在06:00,秋季液流启动时间最晚,不同季节夜间存在较高液流(10.994?26.035 cm·h-1);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影响春季、秋季胡杨液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总辐射和空气温度,夏季为太阳总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的日变化响应呈顺时针环状,与太阳辐射响应呈逆时针环状;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这表明胡杨为了保持水分平衡应对水分亏缺的策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极端干旱)通过气孔调节降低水分损失.研究结果对于明确干旱沙漠环境中胡杨水分传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及更深入地认识胡杨适应干旱环境的水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灌丛沙包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本研究以干旱区常见的白刺属(Nitraria)植物灌丛沙包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收集和文献数据整理,获取45个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21个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灌丛沙包形态及生物量数据,构建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灌丛沙包植物总生物量每增加1 kg,沙包上部、沙包内部、沙包下部的生物量及枝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分别增加0.31、0.57、0.12、0.44和0.56 kg.植株高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88%.沙包长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92%.植株高度和沙包长度联合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89%~94%.随灌丛沙包高度的增加,沙包上部生物量占比呈现减少,沙包内生物量占比明显增加,沙包下部生物量占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另外,随沙包高度增加,沙包内部根系的迅速增加是白刺属植物根生物量占比呈增加的主要原因.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各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这种关系可用于相互间的预测,进而可以为野外跟踪监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对企业集群内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大连市水产加工企业发展态势;从集群产生的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集群产生的需求条件、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三方面分析了大连水产加工企业集群形成机制;从水产加工企业的专业化、根植性和空间集聚性三方面分析了大连水产加工企业集群形成特征;最后,提出大连水产加工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0.
有机蔬菜质量控制及可追溯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目前大力倡导绿色农产品的前提下,有机农产品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其日渐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正是保证有机农产品能够在当前的食品质量安全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本文将从宏观层面、框架搭建以及实施角度对有机农产品特别是有机蔬菜的质量控制管理研究中的相关文献做以初步的综述分析,重点介绍有机蔬菜的可追溯体系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有机农产品(蔬菜)的质量控制管理作一基本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