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乌桕籽含油量是乌桕的主要经济指标。桕籽含油量的测定,对于乌桕选优、桕籽验质作价、正确计算加工出油率和核算经济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测定桕籽含油量,通常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稳定,重现性强。但操作环节多,劳动强度高,分析周期长,试剂耗量大,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方法  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  结果  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 ~ 95%,林网2为67% ~ 85%,林网3为46% ~ 82%,林网4为44% ~ 67%,林网5为56% ~ 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  结论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相似文献   
43.
探究了不同药剂GA_3(赤霉素)、CPPU(吡效隆)和TDZ (噻苯隆)处理对瑞都红玉葡萄果实膨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2年生瑞都红玉葡萄为试材,在盛花期采用不同药剂组合浸蘸花穗,花后两周采用不同药剂组合浸蘸花穗,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对瑞都红玉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所不同;各处理间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趋于长椭圆形。瑞都红玉葡萄在盛花期用GA_(3 )25 mg/L,盛花后两周GA_(3 )25 mg/L+CPPU 2 mg/L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佳,可有效提高果实商品性,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4.
为了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水分利用规律,探究人工梭梭的生态适应能力,利用PS 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采用逐步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茎干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雨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型”;夏季晴天梭梭茎干液流在7:00左右启动,9:30左右出现峰值,液流在10:20以后开始迅速下降,至21:30基本下降到极低值,夜间仍有液流。直径125和895 cm的梭梭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423 和260 L。晴天,茎干液流速率变化幅度较大,白天的液流速率高于夜间。雨天的液流峰值显著低于晴天,且夜间液流小于晴天。相关性分析表明,晴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雨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沙漠地区人工梭梭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脂质氧化是影响肉类及肉制品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氧化剂可用于清除自由基,从而减缓脂质氧化、延缓不良风味产生,并提高颜色的稳定性。合成抗氧化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及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合成抗氧化剂逐渐被天然抗氧化剂所取代。植物材料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丰富来源,可以成为合成抗氧化剂的有效替代品。综述植物源天然抗氧化剂如中草药、香料、水果、种子提取物和精油在肉及肉制品中的应用最新进展,以期为天然抗氧化剂在肉类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47.
松辽平原表土剥离技术体系——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时肥力较高耕地表层土壤资源的浪费,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结合松原市24个土壤亚类按土壤质量特性分为4个土壤质量等级,再根据土壤质量等级与表土剥离(主要指耕作层土壤剥离)类型的对应关系,将松原市划分为7个表土剥离类型,得出松原市不同表土剥离类型的不同剥离厚度。结合松原市多年开展表土剥离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实际情况,将松原市的表土剥离分为4种模式,分别为挖掘压占大量耕地的砖厂模式、油井泥浆无害化场地模式、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线性工程取土场模式及涵盖工业建设和民用建设等的城市建筑场地模式,确定剥离的详细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保护吉林省黑土资源、生产高端绿色食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现状,分析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环境教育重视不够,环境教育设施缺乏创新,缺少专业的环境教育工作者,理论知识不足等;概述其发展趋势:要重视环境素质的培养,扩大环境教育本体范围,注重参与互动等;提出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和法规,湿地生物多样性内容,湿地生态功能与生态技术内容,湿地农业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进而提出开展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解说系统,开办湿地教育培训班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49.
侵蚀红壤腐殖酸组分特点及其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华中地区采集不同侵蚀程度(轻度、中度、严重)的红壤,利用干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0.25 mm)。通过测定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0.25 mm)的腐殖酸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碳量,以及向不同侵蚀程度的各粒径团聚体(0.25 mm)中添加不同浓度(0.06、0.6 g L-1)的胡敏酸,分析侵蚀红壤腐殖酸组分特点及其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加,供试红壤和水稳性团聚体(0.25 mm)的腐殖酸组分含量减少;轻度和中度侵蚀红壤中,大粒径(4和2~4 mm)水稳性团聚体的胡敏酸碳量较小粒径(1~2、0.5~1和0.25~0.5 mm)的高;同种侵蚀程度下,除严重侵蚀红壤中2~4 mm团聚体的富里酸碳量与1~2 mm团聚体中的有显著差异外,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富里酸碳量差别不大。3种侵蚀程度红壤的胡富比总体上小于1,其中中度侵蚀红壤和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胡富比均大于其他两种侵蚀程度的。腐殖酸组分与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胡敏酸碳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85**,n=19)。添加不同浓度(0.06和0.6 g L-1)胡敏酸后,3种侵蚀程度红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均增加,且小粒径团聚体(1~2、0.5~1和0.25~0.5 mm)的增加量要高于大团聚体(2~4、4 mm)的。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分析分枝列当寄生甜瓜时的吸器形成过程,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 检测吸器形成过程中24种植物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分枝列当种子在接种甜瓜根部第3 天开始萌发, 接种第7 天分枝列当吸器顶端稳固地附着在寄主根部, 吸器侵入甜瓜根皮层, 并在甜瓜根皮层细胞内扩展, 扩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爪状结构, 接种第11 天时分枝列当吸器细胞与寄主根维管束连接。共有17种植物激素参与了吸器形成过程, 其中生长素类吲哚-3-甲醛含量在列当吸器形成过程中降低了83.36%,细胞分裂素类反式玉米素核苷的含量在增长了5.02倍;油菜素内酯含量增长了481.95倍, 推测这3类植物激素在分枝列当吸器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