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苹果花腐病是我国东北果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五十年代初期东北三省就曾有流行,造成很大损失,近几年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也发生较重。我们通化地区近几年又有严重流行的趋势,1973、1974两年大发生,致使许多果园大减产,有些果园甚至绝产。如通化县河口大队果园,一般年产量都在10万斤左右,而  相似文献   
42.
土壤原始颗粒对不同破碎机制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是描述土壤抵抗外力破坏作用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团聚体测定方法很少考虑到土壤原始颗粒对其不同破碎机制下稳定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质地团聚体特征差异明显的壤质砂土和砂质黏壤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全样进行快速湿润(FW)、预湿润后震荡(WS)以及慢速湿润(SW)三种处理方式预处理以研究团聚体不同破碎机制,同时考虑将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土壤原始颗粒剥离出来,消除土壤原始颗粒对各粒级团聚体含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土壤原始颗粒对不同破碎机制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各粒级土壤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砂质黏壤土在三种处理模式下平均质量直径(MWD)均显著大于壤质砂土,两种土壤MWD均呈现MWD_(fw)MWD_(ws)MWD_(sw)的大小顺序,两种土壤团聚体破坏均是团聚体快速湿润时孔隙内部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为主,其次是机械扰动作用,黏粒膨胀作用影响最小。土壤原始颗粒对各粒级团聚体的影响程度受到土壤类型和破碎机制影响,土壤原始颗粒对壤质砂土影响较大,对砂质黏壤土的影响相对较小。分散前的团聚体(0.05 mm)占总土壤的百分比(AR)值难以正确反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消除土壤原始颗粒影响后,AR能够较好体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消除土壤原始颗粒影响前后的AR比值表明土壤原始颗粒对壤质砂土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砂质黏壤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以12种不同品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灵芝粗多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得率为0.604%~2.590%,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54.9%~95.0%,还原能力范围0.207~0.417。其中日本进口品种(1号)灵芝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为2.59%(25.9 mg·g-1),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分别为95%、0.417。对1号灵芝粗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精制多糖,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发现,1号灵芝精制多糖具有C-O键、C-H键、-OH等多种多糖特征键。通过测定12个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明确了各品种灵芝间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灵芝多糖的提取及对不同品种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4.
红参中非挥发脂溶性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红参中非挥发脂溶性物质的含量。方法:以提取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对象设计正交试验,采用回流法提取红参中的非挥发脂溶性成分。结果正交试验最佳优化方案为A3B2C3,即12倍量提取溶剂,提取4次,每次2小时。结论经验证,此法普遍适用于各批红参药材,为红参非挥发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三峡库区小流域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三峡库区小流域缩微模型,分别进行了3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 mm/h),对小流域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场降雨试验的产流量及产沙量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流量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产沙量。产流量在3场降雨过程中均随径流时间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但产沙量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在各场次降雨下,累积产流量和累积产沙量均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线性函数规律变化。3场降雨产流的含沙量均呈波动形式变化。  相似文献   
46.
四倍体胚胎补偿技术,特别是ES细胞和iPS细胞功能验证是已成为目前干细胞研究领域热点。本试验旨在通过提高四倍体胚胎与ES细胞形成嵌合胚胎效率,为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搭建技术平台。本研究利用电融合法制作小鼠四倍体胚胎,并采用TUNEL法检测四倍体胚胎凋亡情况以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同时通过四倍体胚胎补偿法和聚合法,将小鼠四倍体胚胎与带有GFP标记ES细胞制作成嵌合胚胎,从而能够为快速、简便获得完全ES细胞发育而来生物个体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并为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提供一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7.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猪肺炎霉形体(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咳嗽和气喘,影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8.
 为减害降焦、协调增香,满足工业企业的原料需求,拓展上部烟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空间打下基础,研究了丽江烟区上部叶不同采收方式对叶绿素含量、水分及烤后烟叶外观品质、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部6片叶一起养,一次性采烤,养分分配平衡,容易落黄成熟,达到充分成熟采收,而分次采烤,顶部3片叶养分过于集中,难于落黄成熟,1-6位叶SPAD值较对照低3.13-8.17。(2)一次性采烤烟叶外观质量分值较分次采烤烟叶高出1.5-12分,1-3叶杂色叶比例小、等级更趋于合理,均价高出1.16元,经济效益提高。(3)一次性采烤与分次采烤烟叶比较,糖含量、总氮含量差别不大,钾含量1-3叶位增加0.29%,4-6叶位降低0.3%;淀粉含量1-3叶位减少2.48%,4-6叶位降低2.05%。(4)一次性采烤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优于分次采烤烟叶,4-6叶优于1-3叶,主要表现为香气质、香气量略有改善,杂气明显减轻,上部烟叶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9.
 为对丽江滇西高原烟蚜茧蜂繁殖技术作出评价和适合当地提供基础,采用蜂蚜同接技术,在18个简易温室塑料小棚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并进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试验。结果表明:(1)烟蚜繁殖较快,接蚜15d后与20d后,数量分别达到接蚜时的10倍与20倍,寄生率为7.83%与9.15%。在烟蚜繁殖的同时,寄生蚜数量也在增加,且寄生率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为单株饲养烟蚜茧蜂创造条件。(2)接蚜15d,烟蚜数量达到994头/株,是接蚜时的8倍,僵蚜数量61头/株;接蚜20d,烟蚜达到1344头/株,是接蚜时的11倍,僵蚜数量284头/株。烟蚜的快速繁殖为烟蚜茧蜂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同时,烟蚜茧蜂的繁殖能力也相当快,能满足大田散放烟蚜茧蜂数量的需求。(3)放蜂烟田比对照烟田少使用农药3次,生物防治效果显著,达82%,农药施用金额平均减少4.12元。  相似文献   
50.
 为了进一步明确丽江烟区烟叶质量特征,合理科学使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对2009~2010年丽江4县1区生产的云烟87、云烟85和云烟97等3个主栽品种的优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检的75种致香物质中,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427.19μg/g,占73.82%;醛酮类共39种,51.68μg/g,占8.93%;醇类9种,49.75μg/g,占8.60%;酯类及内酯类7种,15.58μg/g,占2.69%;酸类4种,21.77μg/g,占3.67%;酚类3种,1.87μg/g,占0.32%;氮杂环类9种,2.00μg/g,占0.35%;芳香烃类3种,8.83μg/g,占1.53%。(2)3个主栽品种中,云烟87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为638.30μg/g,其次是云烟97,为535.09μg/g,最低是云烟85,为51000μg/g。烟叶致香物质含量高原平坝区最高,湿润河谷区最低,分别为659.55μg/g,533.25μg/g,3个生态区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18,0.11。(3)致香物质随海拔的升高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规律,含量集中在500-650μg/g范围内。(4)丽江烟区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钾含量较适宜,氯含量偏低,各类致香物质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化学成分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