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4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渔业科技从此迈上了新的台阶,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意味着我国的渔业生产实践从此完全摆脱了自然束缚的困境,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这是我国渔业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45年来,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几乎所有的家养鱼类(除了鳗鲡等)都能应用该项技术,并且已从当初有限的国营渔场繁殖点普及到了全国各地。今天,稍有能力的  相似文献   
22.
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试管苗进行图像处理,获得试管苗图像的像素点,同时也测定了试管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像素点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曲线拟合,选择经检验达到显著水平的模型作为试管苗无菌检测模型。结果表明:用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数学模型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试管苗的生长发育状况的无菌检测。  相似文献   
23.
饲料蛋白质营养对提高鲤鱼生产力具有决定性影响。许多试验表明,鱼体蛋白质的的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10种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饲料供给,饲料的营养价值与养殖效果,决定于饲料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比率。探求鲤鱼必需氨基酸与其养殖效果的相关性,对于评定或预测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4.
湖北省稻田养鱼技术推广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4—1985年,我省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明显。现将研究与推广情况总结如下。一、稻田养鱼推广进展及措施 1.稻田养鱼面积成倍增长据统计,1984年全省稻田养鱼仅20万亩,1985年已达42.15万亩,相当于1984年的2.1倍。黄冈地区1984年为1.13万亩,1985年增加到9.2万亩。红安县由1982年的2.1亩,发展到1985年的10,566亩,增长500倍。监利县余埠区易杨村由1984年的50亩发展到780亩,养鱼户已占全村农户的40%。  相似文献   
25.
为了发展网箱投饵养殖事业,我们于1981年和1982年在湖北省黄冈地区自莲河水库进行了网箱投饵养鲤高产试验。试验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成本为主,同时还对饵料配方、饵料加工工艺、投饵方法、投饵率、鲤鱼品种选择及其放养密度、水体环境变化与鱼摄食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现将高产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泥鳅稻田原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养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的稻田环形沟中,架设简易的泥鳅产卵孵化箱和育苗箱,进行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稻田原位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泥鳅人工催产率78.6%,受精率84.5%,共孵化出苗约18.24万尾,孵化率60.8%。经过13 d的培育后,获得规格5 cm左右的鳅苗2.90万尾,育苗成活率16.0%。  相似文献   
27.
正4.暴发性鱼病技术需求及鱼病用药不规范大宗淡水鱼病害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赤皮、烂鳃疾病,白鲢寄生性鱼病,鲫鱼孢子虫病,草鱼、鲫鱼暴发性鱼病等。在调研座谈中了解到,渔民对鱼类一般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大的草鱼、鲫鱼等暴发病毒性出血病,渔民感到施用渔药效果不明显、不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28.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是引起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发性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使用湖北某公司生产的免疫调节剂试验样品,经室内免疫试验及稻田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免疫试验组存活率达到86.7%,防治效果为90.38%;稻田免疫试验中,在白斑病毒暴发高峰时期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有效减少小龙虾的死亡率,提高其产量。免疫调节剂对于预防、控制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具有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9.
以30 a生火村红杏为试材,进行有机肥量、浇水时期、修剪、疏果4项栽培技术对红杏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浇水时期及次数、修剪和疏果对火村红杏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对果实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0.
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2.27hm2的低洼稻田中。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0m、深1.5m的环形沟,进行中稻与湘云鲫同位耦合养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袁明,共产稻谷20838.6kg,平均为9180.00k加m2,与普通中稻种植平均产量相当;共收获湘云鲫1452.0kg,平均为639.65kg/hm2,平均纯利润为2965.81元/hm2,投产比1.00:1.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