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创建固氮蓝藻与小麦的共培养体系,用1株非固氮的自生蓝藻(聚球藻805)和20株固氮蓝藻(12株念珠藻、8株鱼腥藻)分别与小麦进行共培养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与小麦共培养的念珠藻属(除藻株8981外)能使小麦的苗长、苗干重和根长显著增加。其中,藻株9101∶1的效果最佳,小麦的苗长、苗干重、根长、根干重比加氮对照(+N)分别增加了113.7%、110.3%、20.21%、28.16%,比缺氮对照分别增加了179.92%、310%、50.17%、80.13%;而鱼腥藻属只有藻株177能使小麦的苗长、苗干重、根长、根干重显著增加。进一步对各藻株的吸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与12株念珠藻共培养的小麦根部的A665值显著大于与鱼腥藻共培养的小麦根部的A665值。通过观察蓝藻异形胞发现,含氮的BG11培养基能抑制异形胞的分化,而缺氮的BG11培养基和“缺氮BG11培养基+小麦”处理则能显著增加异形胞的形成,且念珠藻的异形胞分化率显著高于鱼腥藻。与缺氮对照相比,在“缺氮BG11培养基+小麦”处理中,念珠藻中只有9101∶1的异形胞频率有差异,其异形胞分化率为9.47~16.55%。以上研究提示,念珠藻9101∶1可以作为创建共培养体系的候选藻株。  相似文献   
62.
采用最新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了野生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评价了其肌肉营养品质。结果显示:暗色唇鲮的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7.95%、19.40%、0.895%和1.49%;从暗色唇鲮的肌肉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81.71%,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总含量28.87%),半必需氨基酸2种(总含量6.44%),非必需氨基酸8种(总含量46.40%),鲜味氨基酸6种(总含量34. 91%),支链氨基酸3种(总含量12. 67%),芳香族氨基酸2种(总含量5.46%);其必需氨基酸含量组成基本符合FAO/WTO的理想蛋白质推荐值。依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暗色唇鲮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3.71。  相似文献   
63.
水稻Wx复等位基因的鉴定及单片段代换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微卫星标记“484/485”和“484/W2R”结合AccⅠ酶切对278份来自国内外水稻品种(系)进行了Wx座位复等位基因分析,共检测到15种等位基因,其中(CT)12-G、(CT)15-G、(CT)16-G、(CT)17-G、(CT)18-G、(CT)21-G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以含不同Wx等位基因的20个品种(系)为供体亲本,利用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72个以Wx等位基因为 (CT)11-G 的“华粳籼74”为受体的Wx复等位基因单片段代换系。这些单片段代换系共包含12种Wx等位基因,其代换片段长度最短为2.2 cM,最长为77.3 cM,平均为17.4 cM。  相似文献   
64.
佛耳丽蚌是广西特有的淡水野生贝类,其自然资源十分枯竭,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左江被糖厂、矿场数度污染,江中挖沙、淘金,电、毒、炸酷渔滥捕,种种致危因素使左江水域生态环境遭致严重破坏,本次调查表明:原左江盛产的佛耳丽蚌,其自然资源及其栖息地被严重破坏,对佛耳丽蚌资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西江流域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种群遗传多样性,以采自西江流域7个不同江段的227尾粗唇鮠为样品,采用PCR与DNA测序技术,获得7个江段粗唇鮠线粒体D-loop序列长度为666 bp,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为32.9%、23.3%、29.4%、14.4%,A+T(62.3%)明显高于C+G(37.7%)。7个江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整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0522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11,其中,均以西江群体最高,分别为0.19951、0.00052,都柳江、柳江、郁江和左江群体最低,均为0.00000,整体呈现下游高于上游,南方高于北方的现象。NJ系统树表明本次调查的粗唇鮠群体拥有6种单倍型。群体间表现出很小的遗传分化,Fst为-0.01062~0.01977。AMOVA分析结果显示,变异几乎全部来自种群内部,其中不同江段群体间的变异占0.13%,群体内部占99.87%。动态历史分析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广西段粗唇鮠的有效种群可能是在距今0.75~1.25 Ma前由单一、少数种群所产生,西江流域粗唇鮠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岩滩水域的水质、浮游生物、鱼类资源、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评估岩滩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现状。调查共记录渔民半年全部渔获物52 365尾、1 410.2 kg,超过98%渔获物是小型鱼类。岩滩水域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0.162,Wilhm改进指数为1.814,DG-F指数为0.083,鱼类多样性指数远低于其他水域。浮游植物单位平均数量为101.34万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1.115 1 mg/L;浮游动物单位平均数量为459.6 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0.642 2 mg/L。评估结果显示:岩滩水域的水质及浮游生物指标基本正常,但鱼类资源枯竭,鱼类资源构成不合理,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低。从生物操控角度,应从恢复水生生物正常构成入手修复库区渔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7.
拟多甲藻水华已经成为三峡水库支流的常见水华之一,但其发生过程尚不清楚.为了揭示拟多甲藻在底泥沉积物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发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回水区2016-2017年不同月份3个断面(T1-T3)沉积物中的甲藻.结果表明:底泥沉积物的甲藻为倪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niei); 3个断面底泥的甲藻基因拷贝数均在3-5月期间达到最大值,且春季细胞数显著高于夏、秋和冬季(p<0.05); 3个断面左样点的底泥甲藻基因拷贝数的最大值分别为70.18×103个/g, 68.60×103个/g和42.77×103个/g.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底泥甲藻拷贝数与泥温、总磷、碳磷比呈线性负相关(p<0.05),而与底泥中的总氮质量分数相关性不大(p>0.05),其中,泥温与春季甲藻拷贝数显著相关,钙和钾显著影响夏季甲藻拷贝数,总氮和总碳分别是秋季和冬季甲藻拷贝数的驱动因子.综合表明:春季是底泥拟多甲藻变化最活跃的时期,底泥甲藻动态变化受温度和营养盐的...  相似文献   
68.
实验室条件下,在经过沉淀以及过滤的自然海水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g^2+、Pb^2+、Cd^2+离子,分别对国产和进口2个产地的卤虫卵进行了孵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都降低了2个产地卤虫卵的孵化率,且浓度越高降低的百分率越大,3种重金属离子降低孵化率大小顺序为:Hg^2+>Cd^2+>Pb^2+;3种离子对2个产地的卤虫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口卤虫大于对国产卤虫卵的降低率.  相似文献   
69.
叶绿素α法估算隆林网箱养殖区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按季度对天生桥水库隆林库区3个采样点进行了叶绿素监测和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并测定了各季节的氮磷比。结果表明,天生桥水库隆林库区初级生产力变动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眷夏两季磷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秋冬两季氮转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3种养殖模式中,投饵网箱和生态网箱混合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最高,其次为投饵养殖区。生态网箱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