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1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赵姝  李健  马立才  刘旭  王元  房文红 《海洋渔业》2019,41(4):463-471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21株海水养殖源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S、qnrA和qnrB)、外排泵耐药基因(oqxA、oqxB、acrR、marR和soxR)和整合子(Int1、SXT和ISCR1),同时研究4种外排泵抑制剂(甲基吡咯烷酮,NMP;利血平,RSP;羰基氰氯苯腙,CCCP;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N)对弧菌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在121株弧菌中,恩诺沙星耐药菌株31株(25.6%),诺氟沙星耐药株21株(17.4%),环丙沙星耐药株22株(18.2%);4种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仅检测到qnrA(2株)和qnrVC(30株),5种喹诺酮类外排泵基因仅在溶藻弧菌352菌株中检测到oqxB;121株弧菌中检测到39株菌携带Int1、42株菌携带SXT、44株菌携带ISCR1;在NMP、RSP、CCCP和PAβN作用下,分别有22株、25株、31株和7株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6株、5株、9株和4株弧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17株、13株、5株和14株弧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影响,预示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存在着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82.
对异育银鲫连续7 d分别投喂添加壳聚糖硫酸酯0.1%、0.2%和0.4%的配合饲料,然后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以检测壳聚糖硫酸酯对病原菌的抗感染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其中以壳聚糖硫酸酯添加量为0.2%试验组的免疫保护效果最明显,异育银鲫的成活率达到46.67%;添加量为0.1%和0.4%试验组的成活率分别为23.33%和30.0%,而攻毒对照组100%死亡。然后将添加0.2%壳聚糖硫酸酯的饲料用同样的方式投喂异育银鲫,检测其血清和肝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分析肝组织中各酶的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异育银鲫血清和肝组织中的ACP、AKP、LSZ和SOD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且四种酶的活性均呈现随时间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于第三天达到峰值,血清和肝组织中ACP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4.62%和26.58%、AKP提高了37.61%和25.88%、LSZ提高了13.42%和35.43%、SOD提高了18.59%和54.62%;试验组异育银鲫肝组织中ACP、AKP和LSZ的mRNA表达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72 h到达峰值,而SOD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综合以上结果,壳聚糖硫酸酯能够显著提高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增强抗嗜水气单胞菌的能力,表明壳聚糖硫酸酯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鱼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83.
氟甲喹对异育银鲫细胞色素CYP450主要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氟甲喹腹腔注射后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主要药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上,从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探究了氟甲喹对CYP1A(EROD)的诱导机制.以氟甲喹剂量3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异育银鲫24 h后,肝微粒体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活性为54.33 pmol/(m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0pmol/(mg·min)(P<0.01),而红霉索-N-脱甲基酶(ERND)[177.98 pmol/(mg·min)]、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934.40 pmol/(mg·min)]及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9.84 pmol/(mg·min)]与对照组[分别为140.90pmol/(mg·min)]、850.71 pmol/(mg·min)和8.93 pmol/(mg·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肾组织中ERND活性高于肝脏外,其他CYP亚型药酶活性(APD、EROD和ECOD)均以肝组织中最高.Western-blotting印迹表明,实验组肝脏中CYP1A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酶活(EROD)相符合;而肾、肠中没有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YPiAmRNA在肝、肾和肠均有表达,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氟甲喹与微粒体共孵育,未见EROD活性与浓度、时间的依赖关系.综上推测,氟甲喹对鲫鱼肝CYP1A的诱导是在翻译后水平,可能是加强蛋白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为氟甲喹在鱼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正>蛭弧菌(Bdellovibrio)作为微生物生态制剂,对调节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降低水生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解决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生物防治有害细菌方  相似文献   
85.
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基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的死亡率、WSSV在患病对虾体内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实验设置氨氮(NH+4)和亚硝基氮(NO-2)的共同胁迫浓度均为20 mg·L-1,分别注射10-4和10-5稀释度的WSSV提取液。结果显示,胁迫下感染10-4WSSV的凡纳滨对虾144 h死亡率达到100%,显著高于无胁迫组(76.67%),相同实验条件下高浓度病毒感染组死亡率高于低浓度组。对虾鳃组织WSS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下凡纳滨对虾体内WSSV的增殖加快,感染48 h后胁迫组病毒量是无胁迫组的1.6倍,72 h时病毒量达到无胁迫组的2.0~3.7倍。此外,免疫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氨氮和亚硝基氮浓度突变会促使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先短暂升高然后降低。由此可见,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会加快WSSV在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的增殖,导致更高死亡率,这可能是因为胁迫造成了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降低和抗病原感染能力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86.
28 如何改善底质? 改善虾池底质,首先在放苗前必须做好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养殖需要适时投放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及沸石粉等改善底质.在淤泥较厚的池底,也可采用生石灰和铁矿(渣)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87.
采用改进的ELLMAN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脑神经节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确定其适宜测定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对虾不同组织AChE活性,比较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4种有机磷农药对凡纳滨对虾脑神经节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35 ℃,磷酸缓冲液pH 7.5时,凡纳滨对虾的AChE活性最高,保温时间对酶活性影响很小;对虾AChE活性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性,脑神经节AChE活性最高,为(49.73±8.42) nmol/(min·mg),分别是鳃、肌肉和肝胰腺的3倍、15倍和19倍;对虾AChE 对敌敌畏最为敏感,IC50为0.19 μg/mL,对毒死蜱和辛硫磷敏感性较强,IC50 分别为7.20 μg/mL和9.39 μg/mL, AChE对乙酰甲胺磷敏感性最弱,IC50 为136.77 μg/mL。由此可见,对虾养殖中应注意防范敌敌畏、毒死蜱和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危害。  相似文献   
88.
正细菌性疾病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危害种类多,鱼虾蟹贝等海淡水养殖动物都有发病;流行性广,不分季节、不分养殖模式,因此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威胁着水产动物养殖的健康发展。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已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我国水产动物疫苗研究和产品应用远远滞后于产  相似文献   
89.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盐度为6的海水中不同K 浓度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e chinensis)幼虾存活率的影响,并测定中国明对虾幼虾在不同K 浓度水质中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K 含量过低或过高,均会成为影响中国明对虾幼虾生存的限制因子,中国明对虾幼虾对K 的生存适宜范围为16.00-165.80 mg/L,K 质量浓度低于16 mg/L时,中国明对虾幼虾的存活率随K 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当K 质量浓度高于165.80 mg/L时,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随K 浓度的增加而下降。(2)水中不同K 浓度会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的耗氧率产生影响,在K 质量浓度分别为20 mg/L6、0 mg/L和120 mg/L,水温为(18.5±0.5)℃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幼虾5 h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801±0.059)mg/g.h、(0.719±0.057)mg/g.h、(0.828±0.047)mg/g.h。(3)不论是低K 浓度组还是高K 浓度组,中国明对虾幼虾窒息点均明显高于正常海水K 浓度组,当水温为(19.4±0.1)℃,中国明对虾幼虾在K 质量浓度为20 mg/L、60 mg/L和120 mg/L时的窒息点分别为(1.469±0.006)mg(O2)/g、(1.350±0.005)mg(O2)/g、(1.496±0.006)mg(O2)/g。  相似文献   
90.
论述如下一项研究,采用壳聚糖硫酸酯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凡纳滨对虾,4周后检测对虾血清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肌肉注射感染实验,以检测壳聚糖硫酸酯对病毒的抗感染能力。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壳聚糖硫酸酯添加量为0.15‰和0.50‰,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添加量为0.15‰时,能显著提高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添加量继续增大时反而下降;在低添加量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相近,添加量为0.15‰和0.50‰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随添加量增大而升高。凡纳滨对虾摄食添加壳聚糖硫酸酯饲料4周后,经注射WSSV攻毒感染,壳聚糖硫酸酯添加量为0.04‰、0.15‰和0.50‰试验组,对虾比成活率分别为39.3%、42.9%和53.6%,而未摄食壳聚糖硫酸酯的对照组成活率仅为17.9%。结果表明,摄食壳聚糖硫酸酯可以明显提高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