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业科学   5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再生稻收割机的视觉导航路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再生稻收割机导航路径检测方法.根据农田再生稻图像特点,基于HSV空间的S分量结合Otsu算法得到初始分割阈值T;为更好地保留不同成熟度再生稻植株特征,加入修正因子-a,得到分割阈值T-a二值化图像.将土壤路径从再生稻植株中分割出来,根据形成的植株左右边界区域特征,提出逐行扫描图像动态检测导航路径的中间离散点集,利用基于已知点的Hough变换检测出稻桩行间导航路径.结果表明:处理一幅像素419×310的图像平均耗时0.064 s,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对稻叶交叠现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拟合的导航线符合人眼视觉感官判断.  相似文献   
92.
旨在探究钾用量与灌溉方式互作对土壤-烤烟系统钾素变化及烟叶质量的影响问题。采用大田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与钾用量互作对土壤-烤烟系统钾素及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同一灌溉方式下,增施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不施钾相比,施钾显著提高烟叶钾含量,但常规施钾与高量施钾处理间烟叶钾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钾量下,3种灌溉方式相比,以交替对1/2区域灌水处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最低,烟叶钾含量以固定对1/2区域灌水处理最高,但与交替对1/2区域灌溉处理差异不显著。烟叶采收结束时,9个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至60~100 cm土层趋于稳定。灌水方式和钾用量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以常规施钾与固定1/2区域灌水处理组合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佳。在常规施钾量下,固定1/2区域灌水处理不仅改变了钾素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而且提高了烟叶钾含量,且减少了灌溉用水,建议可在黄淮烟区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93.
张翔 《吉林农业》2010,(12):60-6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认识逐渐提高,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实施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势在必行。为此,研究从界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出发,以广西宾阳县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人均指标法、调查法、定性分析定量测算法等一般方法测算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结合宾阳县实际,运用调查法和投资强度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并根据潜力来源,提出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挖掘途径。  相似文献   
94.
通过设定两相流分离鳃不同泥沙下沉通道宽度,对含沙水流进行泥沙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鳃的最小泥沙下沉通道宽度为1 mm,否则泥沙将会发生淤堵.在通道宽度在2~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加快;当通道宽度>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我国芝麻施肥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芝麻需肥规律、肥料效应与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芝麻施肥技术研究中存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系统性研究不够等突出问题,并对今后芝麻优质高产施肥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高虫草素含量蛹虫草新品种‘海州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爱玲  张翔  张海洲 《园艺学报》2010,37(8):1373-1374
 高虫草素含量蛹虫草新品种‘海州1号’ 分离自野生菌株。菌丝白色,浓密。子座橙黄色,圆柱形, 顶端尖细,少分枝,直径2 ~ 5 mm,长12 ~ 15 cm。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6 ~ 20 ℃,子座形成与发育适宜温度18 ~ 22 ℃,适宜光照强度500 lx。在适宜条件下菌丝满瓶时间5 ~ 6 d,原基形成时间12 d,生产周期45 ~ 50 d,虫草素含量平均24.98 mg ·g-1DW。  相似文献   
98.
为解决乙草胺残留问题,采用连续传代富集培养的方法,从长期生产乙草胺的农药厂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乙草胺降解菌株AC-1。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菌株AC-1被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菌株AC-1在48h内能将0.2 m M的乙草胺完全降解,但不能矿化乙草胺。借助LC-MS,确定乙草胺降解终产物为2-氯-N-(2-乙基-6-甲基苯基)乙酰胺(CMEPA)。菌株AC-1降解乙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5。0.1 m M的Cu2+和Hg2+对菌株AC-1降解乙草胺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0.1 m M的Fe2+则对菌株AC-1降解乙草胺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菌株AC-1对乙草胺的降解效果与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菌株AC-1对甲草胺和丁草胺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果,但对异丙甲草胺的降解能力非常微弱。土壤降解试验表明,投加菌株AC-1可以明显促进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本研究为乙草胺的有效降解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密度高位池水体细菌群落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两种养殖密度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水体中细菌群落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菌群相对丰度变化明显,细菌多样性随时间逐渐提高,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蓝藻丰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变形菌、拟杆菌和浮霉菌丰度逐渐增大,同时养殖前期高密度池浮霉菌丰度显著高于低密度池(P0.01),而其他菌群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养殖期前50 d不同养殖密度水体细菌群落差异较大,而后30 d内细菌群落的时间异质性大于空间异质性,这意味着高位池水体菌相被划分为两类,到养殖后期菌相快速转变,养殖密度所带来的影响被减弱。  相似文献   
100.
利用依据热量平衡原理设计的热扩散探针(TDP),在自然务件下测定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顶级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活体树冠蒸腾量,并定量评价了树冠蒸腾与主要气候因子PAR和VPD的关系.结果表明:绒毛番龙眼树冠蒸腾的昼夜变化趋势与PAR和VPD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呈单峰型.白天蒸腾显著高于夜晚,各月白天的蒸腾量约占全天的80% ~ 90%.树冠蒸腾总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雨季末和干热季蒸腾总量平均值分别为530.32、460.81、222.80kg· m-2 ·d-1.树冠蒸腾与VPD之间幂指数曲线拟合最好,而与PAR之间直线拟合最好;树冠蒸腾的变化更多地依赖于PAR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