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3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辽南滨海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测出的粒度数据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计算得出:七顶山马兰黄土的粒度分维值介于2.2085~2.3184之间,平均值为2.2744,相关系数为0.8835;离石黄土粒度分维值介于2.2748~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467,相关系数为0.8920。全剖面粒度分维值在2.2085~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187,相关系数达0.88以上,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0.76μm~263.75μm的标度范围内)。分维值的大小对黄土的形成环境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本区马兰黄土比离石黄土的分维值低,说明马兰黄土沉积时东亚冬季风强盛,气候寒冷干燥,次生成壤作用弱,分选系数偏小,分选性比离石黄土稍好,自组织程度低,分维值偏低且变化幅度小;离石黄土沉积时夏季风较冬季风强盛,气候温暖湿润,后期的成壤改造作用强,分选较差,分选系数稍大,自组织程度高,分维值偏高且变化幅度大。经对比分析得出:粒度分维值反映的环境演变与磁化率、粒度所反映的环境演变一致。  相似文献   
62.
对杂交不亲和系6477与常规自交系87-1的BC1分离群体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材料的杂交不亲和性由1对隐性基因ga1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BSA分群,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与SSR标记umc1288和umc129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9.0和8.7 cM.  相似文献   
63.
底物添加对森林2个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鼎湖山马尾松林和季风林2个演替阶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25 ℃)培养,研究了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无机氮施入对土壤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真菌和细菌残留物在碳氮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季风林土壤氨基糖总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尤其在培养初期,增幅远高于马尾松林, 在培养后期,马尾松林土壤氨基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季风林。底物添加对不同微生物来源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以胞壁酸为代表的细菌细胞壁残留物比真菌更易受到外源物质的影响,但真菌细胞壁残留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截获和稳定作用大于细菌。真菌、细菌残留物的积累和转化过程可以通过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反映,细菌在培养前期更容易利用外源物质,但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真菌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同碳氮比的外源底物对氨基糖总量和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动态影响不显著。与马尾松林相比,处在演替顶级的季风林土壤易于利用活性底物,显著促进了碳氮的微生物固持和微生物残留物在土壤中的保留,这说明土壤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可以探讨土壤碳氮的耦合机制,对调节土壤碳氮的养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辽宁省洪涝灾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和区域旱涝等级评定,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9年,次周期约为24年和3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辽宁省降水分布呈现整体一致性、东南-西北对称相反性、中部-两侧对称相反性。主体变化是由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洪涝灾害区主要集中在辽北、辽中、辽西北部分地区的大、中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相似文献   
65.
张威  张研 《吉林农业》2002,(2):29-29
蛋黄呈深黄、深红、橙红等色泽的鸡、鸭蛋称为"红心蛋".生产"红心蛋"不仅可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还可满足出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善,鲜食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优专用型品种推广不够,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农民收入,急需筛选出适宜本市种植的鲜食玉米优品种,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我们对7个试品种在其种性密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了特征性比较试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一起220kV变电站主变压器(简称主变)跳闸事故为例,通过现场一次、二次设备的检查与高压套管的解体分析,最终确定了主变三侧断路器跳闸的原因为高压穿墙套管渗水引发主变母差保护动作。从设备管理、日常运维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变电站安全隐患,为变电运维人员防范与处理穿墙套管类似缺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
69.
选用狮头鹅、四川白鹅和乌鬃鹅进行饲养对比试验,分别在1、7、14、21、28、42、56、70日龄屠宰,采集样品并测定生产性能、肠道生长指标,以及消化道酶活性,探讨狮头鹅、四川白鹅和乌鬃鹅生产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差异。结果表明,狮头鹅在1-21日龄和28-7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极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乌鬃鹅(P0.01),四川白鹅两个阶段的F:G极显著低于乌鬃鹅(P0.01);三种鹅十二指肠的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在1-21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42日龄、70日龄四川白鹅的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鹅(P0.05);整个阶段三种鹅空肠的酶活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并表现出狮头鹅和乌鬃鹅高于四川白鹅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狮头鹅在全阶段的生产性能均显著优于另外两种鹅,三种鹅消化道发育规律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小鹅阶段发育较快,大鹅阶段发育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70.
以三江源区玉树县和玛多县为研究区,利用实验室测定的As、Cu、Pb、Zn、Cr、Cd、Hg元素含量和室内采集的土壤原始光谱及其4种转换形式,建立了光谱指标与重金属含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决定系数(R2)、相对分析误差(RPD)及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As、Cu、Pb、Zn、Cr、Cd含量与SOM、Fe、Mn、Al、Mg等元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Hg元素则未达到显著性水平。As、Cu、Pb、Zn、Cr和Cd元素估算模型回归方程R2达到了0.5以上,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Pb、Zn和Cr元素验证样本RPD均达到了1.4以上,模型具备粗略估算能力;As、Cu和Cd元素验证样本RPD均低于1.4,模型不具备粗略估算能力。Hg元素估算模型回归方程的R2为0.28,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无法用于对Hg含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