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91篇
  免费   8948篇
  国内免费   6043篇
工业技术   102682篇
  2024年   263篇
  2023年   1067篇
  2022年   2771篇
  2021年   3673篇
  2020年   2695篇
  2019年   1943篇
  2018年   2024篇
  2017年   2384篇
  2016年   2243篇
  2015年   3636篇
  2014年   4550篇
  2013年   5641篇
  2012年   7036篇
  2011年   7410篇
  2010年   7124篇
  2009年   6917篇
  2008年   6953篇
  2007年   6874篇
  2006年   6059篇
  2005年   4958篇
  2004年   3690篇
  2003年   2595篇
  2002年   2462篇
  2001年   2332篇
  2000年   1724篇
  1999年   1012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3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In this research,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and colorimetric modeling of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was conducted for accurate color predictions. One‐hundred forty single‐ and double‐layered woven samples in a wide range of colors were produc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ir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three‐dimensional color prediction models, K/S‐, R‐, and L*a*b*‐based models, were develop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previous two‐dimensional models which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the three most accurate models for single‐layered woven structures.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as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 color differences ΔL*, ΔC*, Δh°, and ΔECMC(2:1)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predicted colors of the samples, and then the error value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two‐dimensional models. 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color predictions of all models with a decrease in ΔECMC(2:1) from 10.30 to 5.25 units on average after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32.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四川盆地作为国内页岩气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攻关和实践,机械钻速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受地层复杂、可钻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的影响,导致井下钻柱系统不良振动剧烈,容易出现钻头损坏严重、钻速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以该盆地涪陵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采用井下振动高频测量工具的实测手段,测量了钻头—钻柱系统的动态振动加速度参数,结合地层的岩性和矿物组分分析,研究钻头失效原因与对策,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非均质地层中钻进的钻头—钻柱系统产生了大于40 m/s~2的高幅值瞬时冲击振动,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是导致钻头先期失效的主要原因;②提出了抑制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振动采用"减振+增压"工具组合和避免井下工具共振的钻井参数;③采用钻井新参数的试验井比邻井的高幅值瞬时振动降低了17%,单只钻头进尺增加24%,钻头工作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钻头使用数量减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改善钻头—钻柱系统的振动状态,有利于达成延长钻头使用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5.
李晓玲  李华 《净水技术》2015,(1):103-104,107
煤气化废水的特点是温度高、硬度高、NH3-N高、有机物含量相对不足。针对这些特点引起的运行不稳定,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煤气化废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6.
37.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BER performance of DS-CDMA using various chip-waveforms, which include three time-limited chip-waveforms and two band-limited chip-waveforms. Closed-form formulae were derived for evaluating the achievable bit-error rate performance with the aid of the standard Gaussian approximation, when communicating over a Nakagami-m channel. The time-limited waveforms impose a low implementational complexity, since they maybe over sampled and read from a look-up table. However, they are outperformed by the frequency-domain raised-cosine waveform as well as the optimum waveform specifically designed by Cho and Lehnert for achieving the lowest possible bit error rate  相似文献   
38.
最大塑性功原理在烧结体上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训鹏  华林 《粉末冶金技术》2006,24(4):248-250,255
最大塑性功原理又称第二塑性变分原理,在致密体塑性变形分析叶l是运用能量法进行变形力能计算的基础。本文从分析Drucker公设的亢要条件出发,证明了烧结体塑性变形最大塑性功原理的存在,片在该原理的荩础卜,推导出塑性变形的上限功率表达式,并以平面挤压条件下的上限法应用作为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9.
云南保山阿鸠田电站由三台SF35-16/4100水轮发电机组成,单机额定容量35 MW,额定电压10.5 kV,定、转子绕组均采用F级绝缘。根据用户要求采用了一些新绝缘结构,并进行了大量的工艺试验,生产中选择优质材料,严格控制工艺过程,使已出厂的三台发电机定、转子线圈及定、转子装配的电气绝缘性能优良。文章就机组定、转子绕组绝缘工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0.
亚波长光栅用于实现宽光谱消色散1/4波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 ,分析了共振区域矩形位相光栅的衍射特性 :位相延迟与光栅周期、占空比、槽深的关系 ,并设计出在 40 0~ 80 0nm范围内的消色散 1/4波片光栅 ,可以实现较为平坦的衍射效率和位相延迟曲线 ,其中位相延迟可保持在 90°左右 ,最大偏差小于 9% ,达到甚至优于普通二元复合消色散波片。通过对加工及安装误差的讨论 ,得到了影响消色散波片光栅性能的主要加工误差是槽深误差和占空比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