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1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工业技术   938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702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781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透射电镜、硬度计、3D轮廓仪和UMT-3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添加微量Nd和Er元素对Mg-6.0Zn-0.5Mn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Nd和Er元素后,晶界处种类和数量更多的金属间化合物会阻碍晶界的迁移和滑移,基体中动态析出的β_1^"相密度增大且平均长度减小,更多的动态析出相以及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提高了使基体的硬度,降低了磨损量。Mg-6.0Zn-0.5Mn合金在5N低载荷下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并伴有氧化磨损;当载荷增大至20N,磨粒磨损明显减弱,氧化磨损程度增大。复合添加微量Nd和Er后,Mg-6.0Zn-0.5Mn-0.6Nd-0.3Er合金在低载荷下(5N)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伴有氧化磨损和黏附磨损;由于耐磨性提高,当载荷增大至20N,磨损机制仍以磨粒磨损为主,黏附磨损程度有所减弱,并伴有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22.
通过控制微弧氧化时间,研究了ZAlSi12Cu2Mg1在不同氧化时间下膜层的生长过程,分析了氧化过程中正向电流密度、膜层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阶段又分为氧化过渡阶段和氧化烧结阶段.氧化过渡阶段陶瓷层以向外生长为主;生成Al2O3非晶氧化物;氧化烧结阶段膜层以向内生长为主,此阶段膜层生长速率最快,生成Al2O3晶体和莫来石.氧化烧结阶段对陶瓷膜层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对氧化烧结阶段的控制可直接影响膜层的厚度以及膜层中Al2O3晶体含量.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介绍日本为完成1997年"京都议定书"对其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指标要求,大力开发应用超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DT)和铁芯材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4.
根据推导所得出的有理二次Bezier曲线表示圆弧曲线的表达式,给出了描述一类由直线和圆弧曲线构成的组合曲线分段参数方程,采用该方法能够自动保证圆弧曲线与直线达到G^1连续,并将其应用于数控弯管加工仿真中导管的动态成形,使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数控弯管加工仿真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5.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分析了普碳钢Q235在不同温度和变形速率条件下的σ-ε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形将诱发相变而使峰值应力降低,这为实现低温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金刚石涂层工具一直是金刚石膜工具应用研究的主流.制约其产业化的主要因素是涂层的附着力低和微晶金刚石涂层工具的加工精度差.通过对衬底的有效预处理和CVD沉积过程控制的研究,开发在硬质合金基体上沉积高结合强度、低粗糙度的金刚石涂层新技术,对于实现CVD金刚石涂层刀具高效、高精度切削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对旨在提高金刚石涂层附着力的预处理技术,本文探索了将酸蚀脱钴+等离子体刻蚀处理衬底法.利用优化的沉积工艺,在酸浸+等离子刻蚀处理的YG6刀片上沉积的两层金刚石复合膜表面粗糙度为0.13μm,附着力压痕测试临界载荷大于1500N.金刚石涂层工具的切削加工性能明显高于无涂层硬质合金工具.在加工ZAlSi12合金时,单层和两层金刚石涂层车刀片的切削寿命分别是无涂层车刀片切削寿命的21倍和28倍.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尝试对MoSi2+C坯体中熔融渗Al制备了Mo(Si,Al)2-SiC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反应熔渗Al法制备Mo(Si,Al)2-SiC复合材料中,反应生成物主要为Mo(Si1-x,Alx)2和SiC相,还有少量Mo5Si3C和Al相.随着x值的增加,Mo5Si3C相和Al相逐渐减少,并消失.其组织为片状Mo(Si,Al)2组织间隙中分布着针尖状SiC颗粒;从断口形貌看,SiC颗粒非常细小,团聚在大的Mo(Si,Al)2颗粒周围.根据断口形貌,部分形成的SiC为晶须状,当x=0.4时,形成的SiC多为晶须状,并且形成的晶须状的SiC和Mo(Si,Al)2连成片.反应熔渗Al法制备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是随着x值先增加后降低,在设计值x=0.237时取得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8.
无压反应烧结Mo(Si,Al)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Si2,Al,C之间的原位反应无压烧结制备了Mo(Si1-x,Alx)2-SiC复合材料。随着烧结温度从1400℃升高到1650℃,MoSi2相消失,反应产物为Mo(Si,Al)2和SiC及Mo5Si3C相。由于固溶体及Nowotny(Mo5Si3C)相的形成,使得原位反应中化学计量法则变得困难。原位生成的SiC相随着温度的升高由颗粒状变为晶须状,并由于它的强韧化作用使得复相材料的性能较单相材料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129.
Δ∑调制器作为数字转换器中重要的类型,以其较高精度及对CMOS工艺演进的更强适应性得到广泛应用.阐述了Δ∑调制器中连续型的Δ∑调制器的主要设计要点,介绍了国内外在连续型Δ∑调制器上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应设计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了连续Δ∑调制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电路误差及模型,对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结果说明合理地利用新工艺及新型积分器可以有效提高连续型Δ∑调制器的带宽及能效.  相似文献   
130.
Ob ject recognition has many applications i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multimedia retrieval. However, due to large intra-class variability and inter-class similarity, accurate recognition relying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