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17篇
  免费   2043篇
  国内免费   4564篇
工业技术   111824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663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686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768篇
  2014年   1885篇
  2013年   1274篇
  2012年   5587篇
  2011年   6783篇
  2010年   2225篇
  2009年   1933篇
  2008年   5370篇
  2007年   5363篇
  2006年   4863篇
  2005年   4489篇
  2004年   4140篇
  2003年   3526篇
  2002年   3533篇
  2001年   3443篇
  2000年   2740篇
  1999年   2014篇
  1998年   1509篇
  1997年   1305篇
  1996年   1399篇
  1995年   1459篇
  1994年   1347篇
  1993年   1219篇
  1992年   1602篇
  1991年   1586篇
  1990年   1920篇
  1989年   1739篇
  1988年   2346篇
  1987年   2847篇
  1986年   2419篇
  1985年   2724篇
  1984年   2487篇
  1983年   2282篇
  1982年   2434篇
  1981年   2100篇
  1980年   1646篇
  1979年   1049篇
  1978年   678篇
  1977年   554篇
  1976年   560篇
  1975年   690篇
  1974年   692篇
  1965年   892篇
  1964年   7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由 5个油田的现场实例说明 ,最近的研究向传统的气体流入 (气体侵入井内 )概念提出了挑战。以往现场人员一直使用“经验法则” ,即气体以 10 0 0ft h的速率运移。但现场实例表明 ,气体可能移动 ,也可能不移动 ,其运移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同时建议不能完全依赖井口压力增加来准确分析和预测气体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本文讨论和描述了采用油田广泛应用的、有效的技术而做的大量实验。在这些成胶实验中三氯化铬为首选交联剂。羧酸铬/聚丙烯酰胺(CC/AP)交联技术的特点是有很强的胶体化学性质和对油藏环境扰动有很强的适应性。据1998年5月的统计数据,这种交联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1400多次波及控制处理。本文给出了例证性油田应用的重点和CC/AP波及控制交联技术的结果;讨论了应用CC/AP交联技术经历中我们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包含了波及控制问题及处理方案,优良的交联技术,措施井和井网的特征,成功实施对措施井及井网的要求,措施顺利实施交联处理的关键部分,确定以使聚合物交联技术最有效的应用的选井选层的指导方针;凝胶波及控制的风险和缺陷以及质量保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6.
恰当的维修对最大可能地提高作业率和生产率极为重要 ,介绍了设备性能监测与诊断技术 ,以及修理和维护计划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97.
配置在铝电解厂房中的大容量电解槽的缺点之一是小面不能经常加工,难于在阴极端壁形成保护性槽帮结壳。无侧部槽帮结壳,会导致阴极内衬加速破损,降低电解槽使用寿命,损失电流和使电解工艺技术经济指标变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注意保护电解槽两个阴极端头的碳素内衬问题:即采用碳块高度高于槽膛深度的阴极结构(两个端头抬高),研制电解槽小面的加工机械,以及使用各种保护性材料提高电解槽侧部内衬稳定性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8.
目前用于微型电路产生金属化图案的工序很多,其中包括掩膜制作过程。在满意的分辨力下,无掩膜图案金属化能减少工艺步骤的次数,增加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和便于电路的维修。无疑,激光强化金和其它金属的沉积代表了这个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
砂金矿的形成与原岩矿源形成时的内生作用和而后的外生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研究砂矿床中分析这些作用的影响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内生作用的特点可把砂矿分成建造型、岩浆型和构造型,而这三者在成矿作用中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造型内生砂矿床主要赋存在与岩浆岩建造关系密切的含金石英硫化物少的矿化中。而含金石英建造矿化形成的砂矿与含矿侵入体上方构造有关。经研究,砂矿的出现以花岗岩侵入体上方的盖层厚度为0.5—1km为宜,大于1.5km是不利于成矿的。构造作用对砂矿的形成是有利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寻找砂矿提供了更多远景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