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安康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康鱼皮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胶原蛋白,用正交实验对安康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了安康鱼皮的基本组成成分和鱼皮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添加量为1%,料液比为1∶10,酶解时间6h,酶解温度为5℃时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最高,提取率为11.01%。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亚临界水中鱼油水解制备游离型EPA和DHA,本试验以甘油酯型鱼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作为其水解的反应介质,分别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油水体积比和反应压力对其水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较优水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30℃,反应时间30 min,油水体积比1∶3,反应压力15 MPa。在此条件下,甘油酯型鱼油水解率可达(91.04±0.39)%。水解产物经RP-HPLC检测分析,游离型EPA和DHA的得率分别为96.31%和83.85%。  相似文献   
23.
以鳐鱼肝脏为原料,比较钠法、钾法及蛋白酶法的鱼肝油提取率,并对粗鱼肝油进行感官评价及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法的提取率高于碱法,且碱性蛋白酶的提油效果最好,提取率达到81.51%,提取鱼肝油理化指标达到SC/113502-2000标准粗鱼油的二级要求,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及精炼工艺。研究可为鳐鱼肝脏油脂的开发利用方面弥补空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双酶酶解金枪鱼加工下脚料提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枪鱼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对双酶酶解法提取粗鱼油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料液比、蛋白酶A、B添加量、反应时间以及破乳条件对粗鱼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蛋白酶A、B添加量均为1.5%,反应时间各为3、2h,所得酶解液在-20℃冻结12h与40℃解冻1.5h进行破乳。在该条件下粗鱼油提取率为(6.58±0.56)%,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的粗鱼油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5.
基于电子鼻分析鱼油储藏过程中酸败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鱼油的酸败往往伴随着气味的变化,利用电子鼻对储藏过程中金枪鱼油的挥发性气味进行研究,每5 d测定1次,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鱼油样品,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酸价、过氧化值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金枪鱼油整体气味呈增加趋势,这种气味变化趋势与酸价、过氧化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储藏时间的金枪鱼油样品可以区分开来,LDA分析方法明显优于PCA分析方法;利用PLS偏最小二乘法(PLS)预测金枪鱼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得到线性模拟方程,验证试验表明,酸价、过氧化值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0.60%、12.04%,准确性较好,可作为酸价、过氧化值预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秘鲁鱿鱼须脱皮液胶原肽酶解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水解度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与•OH清除率及亚铁还原能力评价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以及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凝胶排阻色谱分析其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最适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50 ℃、初始pH 7.4、底物蛋白质质量分数3.2%、酶解时间3.7 h、酶添加量3 000 U/g。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和酶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7.23±0.08)%和(43.61±0.09)%,对ABTS+•和•O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37 mg/mL和0.41 mg/mL,且表现出较强的亚铁还原能力;SDS-PAGE显示最适酶解工艺下,蛋白质基本被水解为小分子多肽;凝胶排阻色谱分析可知,酶解产物分子质量在1~5 kD之间。结论:酶解产物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抗氧化活性物质基料,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7.
为获得竹节虾风味前体物质,以竹节虾虾头为原料,利用酶解技术,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酶解工艺的最优条件: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 h,酶用量690 U/g, pH 7.0,料液比1︰2 (g/mL)。此条件下水解度最高,达到27.77%。水解液虾味浓郁无杂味,其氨基酸总量为54.919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0.802 mg/mL,呈味氨基酸赋予酶解液浓郁的海鲜味道,非常适合作为调味品基料使用。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乌贼墨黑色素体内外吸附铅的效果,采用水洗、酸洗和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乌贼墨黑色素,以体外铅吸附量为指标确定黑色素制备方法,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建立铅中毒小鼠模型(饮用醋酸锌溶液),通过测定小鼠体重、肝脏系数和肝脏及血液的铅含量,分析黑色素在体内的吸附效果,利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的病变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得的黑色素体外吸附铅的效果优于另外两种方法,吸附量达(256.06±14.12)mg/g。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实验证实吸附反应发生在黑色素颗粒表层,主要功能基团有-OH,-NH,-COOH。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肝脏和血液中铅的吸附效果显著(p<0.01),分别下降17.18%±0.76%和31.09%±2.48%,20.85%±0.96%和34.45%±3.31%。HE观察显示黑色素对促进肝脏的修复有一定作用。由此可知,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乌贼墨黑色素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具有作为一种安全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以红虾虾壳为原料,通过碱性蛋白酶脱蛋白、柠檬酸脱钙制备甲壳素,结合超声辅助法,优化副产物柠檬酸钙回收工艺条件,并对甲壳素成品和柠檬酸钙进行主要质量指标检测。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柠檬酸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优化,得出了柠檬酸钙回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浓度10%,液料比12:1 mL/g,超声时间50 min,柠檬酸钙得率为93.49%±0.07%,甲壳素的得率达到18.93%±0.06%,甲壳素成品质量达到食品级标准,柠檬酸钙成品质量符合我国柠檬酸钙食品添加剂要求。本研究为甲壳素清洁生产过程中柠檬酸钙的回收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以曼氏无针乌贼加工副产物——乌贼墨和乌贼头为原料,开发出一款稳定性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墨鱼酱制品。研究了不同的多聚磷酸盐浓度和浸渍时间对乌贼肉丁保水性能的影响。以离心析出率为稳定性指标,对黄原胶的添加量进行优化,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的多聚磷酸盐溶液中浸渍3 h时,乌贼肉丁的保水性最佳。综合产品安全性、生产成本以及产品品质考虑,最佳墨鱼酱配方为乌贼墨40%,乌贼肉丁10%,黄原胶0.3%,食盐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